三角脑袋,全身绿色,手是两把大刀,螳螂是昆虫里无情冷酷又残忍的杀手。但是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科学家们却发现了一种颠覆“杀手”形象的小螳螂,它们的外观像兰花一样美丽,被称为“食肉的兰花”。
数量稀少的“昆虫皇后”
年,旅行作家詹姆斯·辛斯顿在他的游记中描述了一种“肉食性兰花”,一位庄园主带他参观了自己的花园,里面有一朵红色的兰花,在他面前抓住了一只蝴蝶。
你能看出图里有一只螳螂吗?
在年出版的《达尔文主义》一书中,英国生物学家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描述过这种生物,说它非常稀少,体色十分奇特。尽管这位生物学家一生都在东南亚进行生物研究,可他也只见过这种昆虫的素描和标本。
年,我国有一位科研人员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采集到一枚螳螂标本,这应该是国内第一次发现这种螳螂。
到了年以后,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才开始多次发现这种螳螂的踪迹,得以进行全面的研究。
兰花螳螂,正式学名应该叫做冕花螳,但兰花螳螂这个名称显然更形象好记。
在目前所发现的多种螳螂里,兰花螳螂可以说是颜值最高的一种,因此也有人把它们叫做“昆虫皇后”。
和国内最常见的中华大刀螳相比,它们的体型要小一些。成年雌性大约有6-7厘米长,而雄性只有2.5厘米左右。这种雌雄外形相差很大的特征在昆虫里很常见,叫做“性二态”。
雌雄兰花螳螂的外形差异非常大
兰花螳螂只生活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里,在我国也只有西双版纳地区满足它们的生活条件,野生的数量一直不多。
据昆虫学家的研究观测,虽然叫兰花螳螂,但其实它们并没有生活在兰花上。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就从来没在兰花上发现过它们,反而都是在栀子花、*姜花等植物上发现的,并且大多数时候它们都会趴在树叶上。
而兰花螳螂的颜色也并不是仅仅只有类似兰花的粉白色。据观察,它们会根据周围环境的颜色和受阳光照射的多少来改变体色。
这种改变并不是像变色龙一样皮肤变色,而是通过一次次蜕皮来改变的。只有它们的眼睛会在白天和夜晚改变颜色。
少见的红*色兰花螳螂
一生都是伪装高手
长成花一样的兰花螳螂,是昆虫界的伪装大师。它们与一般螳螂的区别就在于腿的形状,常见的螳螂后肢比较像蚂蚱,而兰花螳螂的后肢则长成了扁平的形状,乍眼看去和小花瓣几乎没什么不同。
像兰花螳螂这样,外形长成了其它东西的昆虫,都可以叫做拟态昆虫。比如像细长树枝的竹节虫,像一片落叶的枯叶蝶,甚至有一种小蜘蛛,把身子团起来就像一滩鸟粪。
不仅外形,这些昆虫就连动作都会拟态。竹节虫的行动非常缓慢,让那些在空中盘旋的鸟发现不了它的伪装,以此来躲避天敌。
而兰花螳螂站在树叶上时,就会轻轻摇晃身体,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一朵随风摇摆的小花,用来吸引一些吸食花蜜的小虫靠近,然后果断出手,捕捉猎物。
兰花螳螂的寿命和普通螳螂差不多,一般只能生活6-8个月,雌性普遍会比雄性活得久一点。
和动物相比,昆虫成长的过程可以说是千奇百怪。因为体表坚硬的外骨骼不会跟着身体一起长大,所以一些昆虫每长大一些,就要把“缩水”的外骨骼蜕下来。每次蜕皮,外形都会有所改变。
兰花螳螂就是这样的,并且它们的一生都在拟态。
春季气温上升,兰花螳螂从卵中孵化出来,从这时开始,它们被叫做“若虫”。体型小得像蚂蚁,颜色也不是少女粉,而是拟态成一种名叫“猎蝽(chūn)”的小虫子。
这种虫子在自然界中是出了名的难吃,还有着很强的咬合力,兰花螳螂就是用这种拟态来保护幼年期弱小的自己。
红黑色的一龄若虫
兰花螳螂以蜕皮次数来区别年龄。刚孵化出来时叫做“一龄”,成功活下来之后,经过两到三个星期,它们就会开始第一次蜕皮。
经过了第一次蜕皮的兰花螳螂就进入了“二龄”,这时它们的外表才会开始出现标志性的粉白色。
兰花螳螂的若虫期持续时间很长,在这期间,它们一般会蜕皮5-9次左右。如果食物充足吃得好,那它们就能长得快一些,蜕皮次数也就更多。
三龄左右的兰花螳螂
根据周围生活环境的不同,兰花螳螂在一次又一次的蜕皮期间,体表的颜色会有不同的变化。一些饲养兰花螳螂的人想要它长成漂亮的粉色,就会在它生活的盒子里放上粉色的假花。不过它的颜色变化并不是绝对的。
春天出生,经过夏秋两个季节,随着天气转凉,兰花螳螂大约会蜕皮六七次,直到最后一次蜕皮长出了完整的翅膀,就标志着它们进入了成虫阶段。
兰花螳螂的成虫看起来远不如若虫期那么漂亮,体色逐渐变成*色,身上还会长出一些棕色的斑点。像花瓣一样翘起来的屁股逐渐放平、变大,体型更像普通螳螂了。
兰花螳螂的若虫和成虫体型差距
交配等于赴死:螳螂的死亡约会
尽管长着花一样的外表,但实际上的兰花螳螂,却是是昆虫界出了名的残忍“杀手”。
兰花螳螂有着极强的掠食本能,它们的“杀戮”生涯从孵化出来就开始了。刚孵化出来的兰花螳螂小得像蚂蚁,没办法捕猎别的昆虫,就会把屠刀对准一起出生的兄弟姐妹。
从自相残杀中活下来的胜者离开出生的树叶独立生活,只要是活的昆虫,几乎都是它们的捕食对象。因为拟态成了花,所以它们的猎物通常是围绕花朵生活的苍蝇、蜜蜂、蝴蝶、飞蛾的昆虫。
“兰花”吃虫子啦
到了成虫期,也就是兰花螳螂的繁殖期,有了翅膀的它们能去到更远的地方寻找配偶,完成繁衍后代的使命。
而交配对于雄性螳螂来说,就是一次可能会“掉脑袋”的约会。
螳螂的交配行为和许多蜘蛛相似,因为雌雄的体型差距太大,成年的雄螳螂在雌螳螂面前毫无反抗之力。当交配结束的时候,如果雄螳螂没有及时逃走,很可能就会被雌螳螂的大刀抓住,变成“花下亡*”。
这种同类相残在人类看来,残忍得无法理喻,但对于兰花螳螂本身来说,却再正常不过了。
首先,兰花螳螂的繁殖期就是它们生命的尾声,只要成功地交配产卵之后,两到三周之内它们就会自然死亡,所以成虫期的兰花螳螂最大的生活目标就是繁衍后代。
其次,昆虫作为自然界食物链的低端,为了保证后代的存活率总是会大量产卵。雌性兰花螳螂之所以比雄性大那么多,就是因为它们需要充足的营养来产下后代。而主动靠近的雄螳螂对于雌性来说,几乎就是一顿大餐。
当交配成功之后,雌性螳螂会在1-14天之间产下后代。它们的卵很像蟑螂,通常30-50个卵集中在一起,被坚硬的卵鞘外壳包裹,固定在树枝上。在整个繁殖季中,雌性兰花螳螂通常要产下5-7个卵鞘。产完之后,它们的生命也就差不多到了终点。
兰花螳螂还有一个奇妙的特性,也和蟑螂一样。它们的交配行为,是由雄螳螂把自己的贮精囊放进雌螳螂体内,只要交配过一次,之后雌螳螂每次产卵就可以通过这个贮精囊受精,产下能孵化的受精卵。
最后,雄螳螂会不会被雌性吃掉,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雌螳螂肚子饿不饿。
如果时机恰好,雌性螳螂吃饱了肚子,交配之后它就不会对雄螳螂产生捕猎欲望,雄螳螂自然可以留下小命。但若是运气不好,交配前雌螳螂没吃饭,那么打不过它的雄螳螂就得“为爱献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