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火把澳洲烧成了生物地狱
从去年9月至今,澳大利亚山火已经连续烧了4个多月。不断有末日地狱一般的影像通过网络传送到我们眼前:
公路两侧,堆积着野生动物的尸体;以往憨态可掬、呆萌讨喜的考拉,如今满身伤痕、满脸惊恐,明明在火星满地的森林中已无处容身,却还恋恋不舍试图回到几乎被烧焦的树上;一只小袋鼠,被人类拉起的铁丝网拦住了逃生之路,最终表情狰狞、浑身焦黑地挂在网上死去;很多动物则根本来不及反应发生了什么,就在一瞬间葬身火海,留下令人毛骨悚然的站立焦尸……用“尸横遍野”来形容这番惨景,也毫不为过。
这场持续大火,在澳洲造成至少25人死亡,百万公顷森林被毁,破坏力比亚马逊大火和美国加州山火大好几倍,有人形容整个澳洲大陆如同一块正在煅烧的烙铁。更悲惨的是,这块摁在地球表面的烙铁,已经令万哺乳动物、万鸟类和3.89亿爬行动物丧生!这等于说,地球在4个月的时间里,失去了5亿动物!其中仅仅是新州北海岸,就有超过30%、只考拉死于大火(全大陆烧死的考拉超过2万只)。
即使现在大火停止了燃烧,史无前例的生态灾难也已无可挽回:大火不仅带走5亿动物,那些幸存下来的,也必须面对栖息地被严重破坏、生存环境堪忧的未来。袋鼠在草原上奔逃,因为方圆百余公里,可能再无干净的水源。大火产生的烟雾,不仅影响到新西兰,甚至蔓延到了一万多公里之外的南美洲。
生态学家更为担心的是,除了袋鼠、考拉这些人们熟悉的澳洲动物死伤惨重,一些我们没听过名字,甚至还来不及被人类发现的物种,可能已经受到致命打击,甚至走到了灭绝的境地——澳大利亚作为孤悬南半球的一块大陆,向来就有与世隔绝、物种独特的特点,这一场大火成为一些罕有物种的浩劫。这“天火之劫”对于我们人类究竟会产生哪些影响,又有多少人说得清呢?
2/从气候到环保,争吵何时休
这场大火,全世界视之为生态灾难。不同立场、不同观点的人,为原因、影响等问题争论不休,指责的范围扩大,焦虑也在升级。
环境学家认为,除了澳大利亚夏季炎热干燥,桉树易燃且分布较广等因素外,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的加剧,也是山火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
年,澳大利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热最旱的一年。环保主义者批评说,这是澳大利亚*府罔顾环境变化,对“减少碳排放”毫无作为甚至倒行逆施酿下的苦果。
澳大利亚*府则拒绝将山火与摇摆不定的气候*策做任何关联。澳大利亚签署了《巴黎协定》,但以煤炭产业为首的利益集团和对碳税增加生活成本感到不满的居民,认为《巴黎协定》会束缚发展的手脚。
因此,澳大利亚人在环保问题上有些自相矛盾,既有环保主义者对*府的气候和环保*策猛烈批评,又有人对这种批评感到非常愤慨。山火引起舆论风暴后,受责难的不仅是澳大利亚*府,也有人在媒体上抨击绿*和环保分子,认为正是他们不许砍树,反对人工燃烧隔离带,才最终导致火势蔓延、失控……
这样的论辩,听起来似乎有点耳熟。
年初,两位颇有影响的学者——经济学家朱利安·西蒙和生态学家保罗·埃利希——以十年为期,设下一个*局:他们选择五种重金属价格为跟踪物,看十年后谁对其预测较为准确。经济学家认为人类的智慧和技术发展,能够最终解决一切资源紧张的问题;而生态学家则警告,短视逻辑下的人口膨胀和资源消耗,终将导致人类自己的发展受限和危机爆发。
众所周知,年秋天,西蒙收到了埃利希寄来的代表认输的多美金和一张金属价格表。但是,当*局过去40年的时间,当初为胜利沾沾自喜的经济学家也无法否认,全世界遭遇的资源和环境制约,不是更少而是更多了。
同时,关于环保的争论正陷入旷日持久和日益尖锐。双方阵营中新的代表都更富争议和网红气质——比如推动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特朗普总统以及“环保女孩”格雷塔·桑伯格……比较之下,学者们的*局太过古板和平淡,不可能再引起什么重视。
但是,人类思考的问题是否真的超越了40年前的疑问?
3/做孤独小强还是让地球流浪
澳大利亚山火也许还将燃烧,因为正是南半球最热的季节,树木和消防已经不再是关键因素,干旱、温度、风和雨,现在才是决定这片大陆上无数生命的主要角色。动物学家发出哀叹,即使大火熄灭,考拉也已“功能性灭绝”,因为这种小萌物正如它向我们展现的那样,只会吃和睡,它的生存,完全仰赖自然之母的庇护——但如今,生灵涂炭,环境已变。
其实,即使不发生-年这场浩劫,在过去20年,由于极端气候影响,澳大利亚的考拉数量也已经下降了40%以上——它们的命运,早已经写在动物学家准备好的悼念名单上。大火不过让这一切可能稍微提前而已。
何况,正如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志刚博士所说:从自然保护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自工业革命开始,地球就已经进入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现在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我们经过的每个小时,都会有3个物种告别地球与人类。
这场灾难发生后,很多人引用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流浪地球》中的一段话:“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有意思的是,许多表达末世拯救主题的科幻作品,都会把其他物种的命运与人类未来联系起来。在电影《星际穿越》中,干旱、沙暴的地球不再适合人类生存,飞向宇宙的主人公不得不抛下儿女、父亲和地球,而他的任务竟然是带着地球其他生命基因逃离和寻找新的栖息地。
为什么人类的幸存幻想中始终有那些不知名的生物——当明知它们正不断消亡,不断被我们的强大所吞噬?是不愿作地球上最后的“蟑螂小强”,还是已经意识到,正是由于人类的回避、拖延把地球逼上了最后的流浪?
但是,正如丁仲礼院士所说,“是人类在拯救自己,而不是在拯救地球”。地球46亿年历史,无所谓极端或者灾害——害怕的,只有我们自己而已。
(来源: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