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恐惧来源于未知,所以以前走夜路之所以会害怕,是因为没有办法看清楚前面的路。当我们的双眼被蒙蔽的时候,危险就会接踵而来。可是很多时候,恐惧来自于侥幸或者不知不觉之间,也来自为了活着的那点勇气。
66年前法国著名的惊险片导演亨利·乔治·克鲁佐,为我们做了一场两个小时的精彩阐述,最终成为经典。
法国编导,早期写影评,后转向电影剧本,并开始导演。在将近40年的电影生涯中,经历了名声的沉浮。以惊险片著称,在创作全盛时期似乎有赶超希区柯克的迹象。作品风格阴暗,主人公往往在道德上有很大缺陷,主题隐含着对社会的绝望。
因为体弱多病,产量受到限制。去世后声望下降,但是老天唯一公平的是,经典永远不会被埋没,这部《恐惧的代价》就是在当时毫无电脑特效依赖下,通过导演所营造的紧张气氛全面助推了影片在动作场面上的刺激度,成为标准的“以慢制胜”动作戏范例,感官效果非常震撼。
我一直认为,好的导演把技巧藏于无形,也不会刻意去讨好观众,他们要做的是你的跟着我走,亨利·乔治·克鲁佐时期很多导演都有这方面的能力,但是像他这样大胆的在影片近一个小时都不进入正题的真是少之又少。这一点金庸曾经在他的射雕三部曲里成功地做到了。特别是《倚天屠龙记》,初读的人,怎么会想到,张翠山居然不是主角。
而亨利·乔治·克鲁佐的冒险,也在于此,前面的铺垫,过于冗长,一直是被人诟病的地方。
实际上即便今天亨利·乔治·克鲁佐的名声不是资深影迷恐怕也不知道是谁,但是若是冠以“法国或者欧洲希区柯克”,可能会让人有所好奇。虽然这样感觉如同今天很多人蹭郭德纲的热度,但是我觉得他则实至名归,而且,完全可以跟希区柯克这回惊悚悬疑片大师齐名。
由于亨利·乔治·克鲁佐曾在二战法国沦陷时期被迫离开祖国,对他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因而变得愤世嫉俗、甚至厌恶人类,所以悲惨的世界、卑劣的人性、渺小的人类经常会出现在他的电影中。《恐惧的代价》是克鲁佐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亦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黑色电影,不仅囊括了当时戛纳和柏林电影节两大奖项,还为后世很多电影树立了模板。
电影讲述了伊夫·蒙当饰演的马里奥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混混,在那个破旧的小镇里,所有的人都在找工作,可是没有一个人有正式的工作。就是这样一个贫穷的地方,每天还有无数人前来淘金,查尔斯·文恩饰演的落魄的商人吉奥就是其中的一员。同时,命不久矣的鲁奇和嚣张跋扈的班巴也出现在了当地鱼龙混杂的酒吧里,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
其实与其说是赚钱,不如说是为了活命,这个地方并不是沙漠和荒芜地带,但是这里的生存已经变得举步维艰,本地人浑浑噩噩,外来的人也许曾经有个侥幸的心理,发觉到了以后一起都是梦幻,来容易,去却很难,他们想活下来,更想离开,但是这都必须给予赚到一笔钱,才有开始新生活的希望。
命运之神似乎准备给大家一个机会,此时,公里外的SOC石油公司的油井燃起了熊熊大火,为了灭火,必须有人驾驶着装有十吨硝化甘油的卡车开往此地,而对于公司的雇工来说,这无疑是自杀的举动,因为只要有任何一点点的颠簸和受热,十吨硝化甘油就将化为十吨威力无比的炸弹。
无良的老板打起了混混们的主意,因为即使他们死了,也不会有工会来追究责任。马里奥、吉奥、班巴和鲁奇获得了这个危险的任务,并被允诺每人将有美金的酬劳。就这样,为了金钱,一行人将性命捏在手里,驶上了危险与恐惧并存的不归路。
这部影片除了上述几个人,还有一个女性角色琳达。无业混混马里奥、落魄老商人吉奥、有洁癖和暴躁的班巴、胖子鲁奇、美丽但是没有文化的琳达。
马里奥是主角,但是一开始他并不让我们欣赏或者喜欢。这里的每个人,都没有什么值得我们赞许的地方。
看起来琳达跟马里奥是爱情,其实马里奥对琳达也不是必须品,琳达希望她留下来,而马里奥并不愿在这个地方混吃等死,所以他虽然也维护琳达,但是他并不建议琳达跟老板睡觉,因为他知道在这个地方,生存下去比尊重更重要。
胖子鲁奇怪则跟他是工友,还有那么一点友情在里面。但是对马里奥来说,这些可能会成为他的障碍,所以接受认为以后,他是跟老商人一道上路,而不是和自己的朋友。对于陌生人来说,他觉得没有了尊重和顾忌,也许可以利用,于是有了后来利用老商人在石油塘,他更是为了能够把车开过去,而不顾困在树枝下的吉奥,碾过了他的腿,吉奥的利用价值终于是在这里体现出来了。
这之前有趣的是,老商人代表着世故圆滑和经验,曾经一度让马里奥唯唯诺诺,但是事情发展到最后,天王老子也不管用,谁能最恨,最才有活下去的机会。
电影里,他们两队车一路下来,一直非常平静,自己翻脸的好友开始超越他们过去的时候,毫无征兆的在前面的山坳瞬间就灰飞烟灭了。这一幕突如其来的震撼,第一次观影的观众可能还是心有余悸。
石油公司所提出的任务,其实是一个无法选择的选择。选择接受,会在路上被炸死;选择不接受,则只能在这个地方等待饿死。所以为了渺茫但仍有可能的希望,人可以放弃其他身外的一切,只为了实现自己的圆满。
鲁迅先生曾引用的裴多菲的《希望》说过: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所以马里奥所表现出来的恶,是被现实所逼迫出来的恶。当然,这也许是人本就具有的自私的体现。很像《狗镇》里所揭示的恶。
导演用“你负责开车,我负责吓个半死”的这种奇妙的关系,也是导演和观众的较量。
这部戏虽然是60多年前的老电影,但是分钟的DC修复版,开场飞机降落小城一幕有被惊艳到。大转弯和炸巨石的紧张感也完美。对比了下剧照,掉进石油坑的修复效果,更加有黏稠和窒息感。路弯路直,人物性格的深化和转变,也带出“什么都没有”的命运归宿。
本片以后几个细节值得反复玩味,克鲁佐的悬念设置与气氛营造极佳:
1.后半程令人胆颤心惊紧张不已,有人说开头人物交代与铺垫部分过长,可能在我看来这才是太极的经典打法。
2.以小孩玩5只拴在绳上的蟑螂起首,命运缩影。
3.蓝色多瑙河之舞,个体乐极生悲vs集体否极泰来。
4.栅栏后什么也没有。
5.一小时起的公路历险实景豪华紧张得百爪挠心,择友线贯穿始终也是一波三折,男主浪子一搭上老江湖立马踢开胖子室友和倒贴女友,胖子开车时和美国硬汉迅速建立友谊而且证明自己也是条硬汉,老江湖却临危变狗熊甚至弃友不顾,牵出男主的种种薄情和人情味,人心炎凉,命运难料。
最后我不会告诉你结局,因为如果你能熬过这半个多小时的冗长,就能感受什么是《恐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