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有声读物蝉思
TUhjnbcbe - 2021/9/25 0:11:00

*

蛙鸣蝉噪的生活图景在我国已经延续了上千年。《史记》就有记载,唐诗宋词中也多有记载。唐·韩愈《题张十八所居》诗:“蛙讙桥未扫,蝉嘒门长扃(jiong)”。宋·苏轼《出都来陈所乘船上有题》:“蛙鸣青草泊,蝉噪垂杨浦。”辛弃疾退隐江西上饶期间,曾在《西江月·夜行*沙道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蝉的幼虫形象最早始见于公元前年的商代青铜器上。《庄子·达生》记有:“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疴瘘承蜩,犹掇之也。”此处的蜩(tiao),指蝉也。这是说,孔子出访楚国,在林中见一位驼背老人捕蝉的情景。《诗·豳风·七月》还记有:五月鸣蜩。

*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之后,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入夜,头枕一片蛙声酣然入睡。入夏,清晨则被阵阵蝉鸣惊醒。有唐诗《蝉》为证:“露涤清音远,风吹数页齐。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薛涛)


  “蝉始鸣,半夏生”。倘若没有雄蝉的欢歌求偶,夏日似乎少了些生机。据悉,年,在美国有亿只17年蝉破土而出,令人啧啧称奇。为了躲避天敌,蝉会在土中生长3、5和13年,最长达17年。可以说,蝉是蛰伏高手。因为蝉潜伏土中的年份均为质数。蝉俨然成为了数学高手。所以,蝉被称为质(素)数蝉,也称为周期蝉。


  法国著名科普作家法布尔(-)毕生研究昆虫,著有《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在其中有关蝉的介绍,蝉的一生包括四个阶段:卵、幼虫、拟蛹和成虫。幼虫孵化后落入地面,钻入泥土中,在地下生活多年。


  蝉卵一夕破土,化羽而出,成百上千,成群结队,爬上树干,此场景蔚为壮观。尔后依附树干脱壳。雌雄一旦完成交配。雄蝉随即死;而雌蝉产卵后即亡。17年蝉种群的延续,独特而悲壮,漫长而隐秘,可歌又可泣。

*


  蝉的成长经历蛰伏、破土和脱壳。脱壳又称蜕变。蜕变是痛苦的,但这又是成长的必然过程。如果不能蜕变,就只能束茧自缚。如果不能蜕变,就不能破壳成蝉。蝉也是会飞的。近日,笔者亲眼见到飞蝉,其飞行方式特别,其姿态有如天使般的飞翔,或像飞机的特技表演。头部朝上,垂直于地面,平行飞行。更确切地说,蝉是用两个翅膀扇着飞行的,一开一合,速度比较慢。


  有关蝉,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金蝉脱壳;螳螂捕蝉,*雀在后。记得儿时在酷暑时,用蜘蛛网制成捕禅工具,捕捉杨柳树上正在憨唱的知了。袁枚《所见》描述了这一场景:“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蝉之谓,诗文中不乏新蝉、早蝉、暮蝉、寒蝉、乱蝉之说。“绿槐高柳咽新蝉”,源自苏轼《阮郎归·初夏》。白居易的《六月三日夜闻蝉》有:“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唐·雍裕之)。有关暮蝉,王维写道“依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毛文锡的《临江仙》有:“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刘永的《雨霖铃》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成语“噤若寒蝉”,表示鸦雀无声。而乱蝉之说,苏轼的《鹧鸪天》中有:“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宋·陆游《思故庐》诗云:“柴门入幽梦,落日乱蝉嘒(hui)”。“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唐·柳永)。

*


  “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唐·杜牧)。依据蝉的种类不同,蝉发出的噪声最高可达-分贝,可以驱离那些准备吃它的鸟类。因此,称雄蝉为男高音也不为过。年7月成都商报有篇报道,“夏季蝉鸣声声入耳是噪音还是自然天籁”。有居民反映,蝉声太大,已经严重扰民。记者测得当地平均分贝为60分贝左右,蝉鸣最高分贝77分贝。虽然蝉鸣有时达到或略微高于噪音标准,还不至于需要人为控制。


  蝉鸣的频率或与蝉的种类有关。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大致在11—0赫兹(Hz)。1Hz就是1秒钟振动1次。在蝉腹部的鼓膜因振动而发出声音,腹肌伸缩频率可高达Hz。有人实测,蝉鸣的频率大约-Hz。而正常成人一般呼吸,每分钟在16~20次。由此可见,蝉在平时工作中是多么的不懈努力。而音乐中所使用的音频一般在16-Hz,比一般钢琴所包含的音域稍宽。所以,蝉声悦耳,还是具有科学根据的。人在独处时,以蝉声为伴,不失为一种好的心境。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当你深入树林,突然停歇的蝉鸣,让你感觉到林间的静谧。虽然蝉鸣有时带来喧嚣,但也宣示了夏日的热度。越是酷热,蝉噪指数越高。此起彼伏的蝉鸣,好像夏天的交响曲,被一双神秘的双手指挥着。“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返。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唐·卢仝)。

*


  蝉头部的口器细长,口器内有食管与唾液管。蝉把口器插入树枝吸吮树汁中的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唐朝诗人虞世南有云:“垂緌饮清露,流向出疏桐。”如吸入过多的树汁,则会被直接从禅的尾部排泄掉,犹如雨水倾注而下。诸多蝉在一起先后喷射的画面,有纪录片记载之,此场面颇为壮观。王勃在《饯韦兵曹》中有:“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此处“泣秋枝”应该是指蝉的排泄过程。


  蝉蜕,又称蝉衣,富含高蛋白、氨基酸、有机酸和甲壳素,极具营养价值,是常见的一味中草药。另外,蝉蛹也被摆上北方山东、山西和河南等省份餐桌上,成为宴请的上品佳馔。几次在餐桌上遇到油炸蝉蛹,却未敢尝食。想起《西游记》中有关唐三藏的前世,心中对金禅留存有一份敬畏。

*


  蝉也是美丽的化身。云想衣裳,薄如蝉翼。蝉之双翼,又称膜翅,肌理清晰,透明纯净。辛弃疾《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曰:“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此处貂蝉是指近侍贵臣冠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一为貂蝉,就以其为名。貂蝉闭月,形容貂蝉之美,足以在云层的遮蔽下让月亮躲避。


  蝉一生无所求,只想一展歌喉,寻找到自己的伴侣,有人称之为贞忠之士。只有东汉曹植的《蝉赋》真正写出了蝉的真正品性:“实淡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内含和而弗食兮,与众物而无求。栖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隐柔桑之稠叶兮,快啁号以遁暑。”然而,蝉的一生有许多天敌。《蝉赋》的后半部就描述了蝉的困境:“苦*雀之作害兮,患螳螂之劲斧。冀飘翔而远托兮,*蜘蛛之网罟。欲降身而卑窜兮,惧草虫之袭予。”所以,蝉是真正的“苦蝉”。现代诗人王平的《七绝·苦蝉》有曰“一朝离土寄枝头,未敢声微怯放喉。终日餐风不辞苦,金喉啼破为谁忧。”

*


  蝉如人生。因“蝉”与佛家的“禅”同音,所以,“蝉”又名“知了”,即“智慧和觉悟”。“苦蝉”被赋予新的含义,等同“苦禅”。苦禅即苦行之意。印度佛教修行盛行苦行僧,须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磨难。著名国画家取名为李苦禅,或取其意也。有人说,“人生如苦禅”。也有人说,“蝉声便是无字禅”。“蝉过一夏,人过一世。一夏虽短,蝉可尽鸣其声;一世虽长,人却难留其名”。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如是说:“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蝉性格坚韧、高洁、逸韵。因此,诗人多以蝉言志。虞世南的《蝉》如是说:“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骆宾王《在狱咏蝉》写道:“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唐·李商隐《蝉》有句:“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根据蝉的四个阶段,赋诗一首:

身小可堪鸿鹄志,

久藏不露等时机;

也学太公钓大鱼,

即便年三五十七。

土中树汁来充饥,

清贫而不羡土地。

一朝破土依树干,

奋勇争先朝上移。

卸除盔甲蜕蝉衣,

羽化成虫展双翼。

风餐露饮谁人怜,

蝉噪疏桐高枝栖。

作者/曾荣昌

简介:家在*岛作家联谊会成员。博士,教授(二级),博导,从事材料科学硏究,喜欢摄影和博客写作,有志于科普、散文与艺术相结合。

诵读/李丽

简介:家在*岛·上泉朗诵社秘书长,家在*岛作家联谊会会员。昵称听雨,家住*岛。工作时孩子王一枚,八小时之外厨女一个!唯读书和瑜伽不能辜负。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秋

责编:王礼明

排版:静秋

校稿:静秋

音频:李丽

发布:姜蕴青

“家在*岛”主编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投稿须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声读物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