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惊险的生存故事
中国东北,辽东湾,冬季气温低于零下20℃,枯*的芦苇散布滨海湿地,因底质具有高盐度,一般的陆生植物难以生存。然而,当气温逐渐上升,一种神奇的植物开始发芽,它就是盐地碱蓬。盐地碱蓬给湿地带来生机,每年夏天,成千上万的黑嘴鸥从南方归来,在这里繁衍。一只刚出生的幼鸟,在巢中独自等待,它的爸妈外出觅食,很久还没回来。爸爸负责在滩涂上寻找食物,好不容易啄到一条小幼虫,妈妈飞奔而至,从爸爸嘴里接过食物,再送给家里饥饿的宝宝。可这时宝宝似乎等得不耐烦了,由于对这个新世界过于好奇,忍不住自己离巢去探索。当妈妈急切地回到家,咦,宝宝呢?糟糕!妈妈撕扯喉咙,害怕地大声喊叫。好在宝宝听见了母亲的呼唤,踩着欢快的步伐回来了。真险,要知道它们四周危机四伏,冷不丁就沦为其他动物的餐食,更何况过不久,黑嘴鸥爸妈要向南迁徙,没法再照顾幼鸟。如果宝宝们等不到自己学会觅食与飞行,那么未来,很可能死路一条。有可贵的合作故事
海南八门湾,红树林,是和珊瑚礁、海草床并列的三大海洋生态系统之一,这种神奇的木本生物群落,能在海水中生长。它们根系发达,对盐土有着超强的适应能力,因此是许多生物的藏身之所。微小昆虫举腹蚁就是其中一种,为躲避天敌和潮水,它们把巢穴建造在树枝上。每只举腹蚁的身长只有约5毫米,却能集体建造出直径接近半米的蚁巢,而且社会意识惊人,能跨物种交流协作。比如和朋友介壳虫,就暗地里存在特别的合作关系。介壳虫,通常栖身在树叶背面,躲避天敌和猛烈的阳光。这时,一只枯叶蛾闯进领地,它可以急速啃光一片树叶,彻底破坏介壳虫的领地。怎么办呢?举腹蚁们警惕起来,自觉地互相传递消息,准备为伙伴驱赶入侵者。第一招,使*针,但毛虫体形是举腹蚁的上百倍,难以匹敌,毛虫胜。第二招,集体咬,举腹蚁的咬合力极强,毛虫筋疲力尽,最终奋身一跃逃离战场,工蚁胜。真是艰苦的一战,为了抚慰朋友的辛劳,介壳虫尾部开始分泌鲜美的蜜露,举腹蚁饱餐一顿,满足。自然界如此微小的生物,竟然都能建立严密的互利共生关系,可见丰富的生态系统有多神奇。但更多的还是残酷的竞争故事
虽然团结协作十分难得,但别忘记,弱肉强食也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在同一片红树林,谁才是真正的捕猎者可说不准。刚胜利的举腹蚁还没轻松多久,天敌变色树蜥,出现了。这个捕食者深藏不露,往往喜欢躲在一处静待猎物,而举腹蚁的一举一动,被它看在眼底。一旦合适的时机出现,举腹蚁毫无招架之力。树蜥的胃口很大,除了举腹蚁,它还发现猎物,大刀螳螂。螳螂身手敏捷,说时迟那时快,就是现在——自然界的强弱之分,往往瞬息万变,非生即死的竞争永恒存在。古人的智慧VS如今的现状人类与海洋的共生,值得深思但即便动物世界里充满残酷与竞争,它们的生息繁衍、优胜劣汰,至少还都保持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而真正打破这种平衡,造成动物们生存困境的,还是人类。从古至今,海洋都是孕育生命的摇篮,给人类提供无限生机和资源,不过古时候,人们运用智慧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破坏。位于台湾澎湖列岛的一种特别的“装置”,就是最好的证明。它叫石沪,外表看上去像天然壮观的图腾,实际上是古人用玄武岩堆积而成的“渔网”。遵从潮汐的节律,每逢涨潮,鱼儿跟随潮水游进石沪。退潮后,来不及逃走的鱼类被困入其中,成为潮汐送给人类的礼物。而且,石沪分布并不密集,除了捕获误入其中的大鱼,古人似乎并没有更大的野心。跟现代捕鱼手段相比,石沪对海洋更加友好克制。到了现如今,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海洋的污染和破坏愈演愈烈,废弃的渔网有时长达几公里,成为海洋哺乳动物的“死亡陷阱”。每年数千只海豹、海狮、海豚等生物被缠住导致搁浅,甚至长成畸形,其他海龟、海鸟等误食塑料垃圾,或者失去栖息地的例子也不在少数......这些让人不寒而栗的现实摆在眼前,尤其是对比过纪录片里那么辽阔壮美的海洋图景,不禁更加难过。也许石沪的存在与留传,是最好的证明,它一再提醒我们:智力并不是凌驾于一切之上的理由,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受到永远的庇护。也许,这也是《蔚蓝之境》,带给我们的意义。同类记录片集锦影片介绍就到这,更多语言无法抵达的震撼绝美,留给大家和孩子共同品味,配乐和配音也是顶配,4岁以上的娃就可以看起来了。观看链接可以识别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