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号原为“通州国”,点击括号内链接查看详情(今天开始,通州国改名了!)
通州区刘庄新村小区的一位独居老人平时爱收集废品,数量之多导致整栋居民楼不仅气味难闻还蟑螂乱窜,邻居们不堪其扰。物业如何化解这场邻里纠纷?接到投诉后,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深入社区一探究竟。
老人想攒钱邻居要卫生
近日,家住刘庄新村小区的刘女士反映,她和丈夫婚后不久前刚搬进这个小区,住进新房的两人却并不舒心。住在楼下的老人常年将捡来的废品、旧物堆在家中,招来了大量蟑螂,这些蟑螂顺着管道或门缝跑到了自己家里。“不仅我家,整栋楼都是这样。”
除虫粘板上,大量蟑螂令人作呕。
2月0日下午,记者来到刘女士家,厨房里干净明亮,但当记者打开壁柜,瞬间惊呆了:柜子里有十几只死蟑螂,壁柜里还放着几个除虫用的蟑螂粘板,拿起来细看更是让人一惊,每个粘板上都粘着几十只蟑螂,加起来足足有上百只。记者先后问了其他楼层的住户,大家都表示深受蟑螂问题的困扰。“到了夏天还有刺鼻的臭味,您说能不糟心吗?”“在家里堆那么多的易燃物,着火了怎么办?”
记者随后在楼下见到老人,老人已年过七十,外套的领口袖口处已经磨得发亮,冬日冷风吹打在她身上,她的声音都有些颤抖。面对抱怨,老人觉得邻居不体谅她。
“我有个女儿,住得远,工作忙,还得照顾孩子,我得给他们攒钱。”老人说,她一人住在这里,捡废品并非因为经济困难,自己平时吃穿都十分节省,就是一心想给女儿多攒钱。
老人告诉记者:“他们老说我不清理,可我一直在收拾啊,只是最近收废品的一直没来。”但邻居们说:“如果能卖早就卖了,在家里堆了几年的废品都是根本卖不出去的旧衣服。”
对于邻里之间的矛盾,小区物业经理说,物业和村委会一直在协调,“我们尝试和老人沟通,但老人不给我们开门,邻居们又觉得物业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对我们也有意见。”
物业牵头双方达成和解
2月0日下午,在本端记者的参与下,老人、邻居和物业保洁负责人刘先生终于聚在了小区楼下。最初,老人和邻居双方情绪激动,都不愿让步,但经过物业和记者的耐心劝导,大家逐渐冷静下来,开始商量解决办法。
物业刘先生说,他接管这个小区已经五年了。五年来,物业和村委会多次给居民们发驱虫药,他也多次清理老人堆在楼下停车位上的垃圾。“希望这次大家能一起商量出对策,彻底化解矛盾。”
邻居们反映,老人曾答应月前清理房间,但进入2月仍无动静。老人解释说,家中捡来的旧衣物确实太多了,她一个人收拾太慢,女儿平时很少过来,不能帮她一起收拾。“不是我不收拾,而是身体不好,最近一年我基本没再捡废品了,我也捡不动了,最近腰特别疼,疼到都走不动道了。”
家中堆满了废品杂物,每次进出老人都要从杂物堆上爬进爬出。
经过面对面的交流,邻居与老人之间的矛盾逐渐说开了,邻居不再抱怨,老人不再推脱。最终,大家一起商量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由物业多派几名保洁员,在不破坏老人的家具和物品的前提下,将房间里需要处理的废品暂时运至楼下空地,在未来几天,由老人分批卖出。
对这个方案,邻居和老人表示都接受和支持。
众人合力清废品灭蟑螂
2月日下午2时,记者再次来到小区,0名物业工作人员正在做清理前的准备工作。物业保洁负责人和老人协商好清理范围:仅对废品堆放最严重的客厅、餐厅进行清理,不会进出老人家中其他区域。
一名工作人员开着电动三轮车运来近50个大编织袋,另一名工作人员背上大桶驱虫剂,手持喷头,对楼道进行消杀。“提前在楼道里喷上药,一会儿清理过程中就不怕从屋子里跑出的蟑螂爬到邻居家里去。”工作人员解释说。
楼道喷完药后,工作人员戴着口罩、塑料脚套,拿着编织袋和清扫工具来到老人家中。一开门,一股腐臭味扑面而来,即使戴着口罩,也能闻到臭味。屋里的情形让人震惊:从玄关到墙角,全都堆满了废弃的衣服、垃圾袋等,废品堆到了小腿的高度。
经过协商沟通,物业留出两个停车位,暂时存放这些装满废品的编织袋。老人承诺,本月25日前处理完这些废品。
我们看看视频↓
其实通州这个案例,并不是个案,我们再看看早前媒体对老人攒垃圾的报道:
老人爱攒东西大多是“心病”?爱捡废品并非生活困难垃圾堆在家里大多是一种寄托“囤物癖”到底是不是一种“病”呢?老年心理专家、华龄颐养精神关怀服务中心理事长杨萍认为,“囤物癖”可能是老人安全感缺失造成的,有的老人性格孤僻,人际关系不好,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然,如果是高龄的老人,“囤物癖”也可能意味着出现了认知功能障碍。“囤物癖不一定是心理疾病,但一定是心理方面出现了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老人囤积癖的背后,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杨萍曾经接触过十几位有囤物癖的老人,大约一半多的老人都有着自己的理由。她见过囤积癖最严重的一个案例,门口的纸壳堆成了小山,老人进家门的时候需要把纸壳山拨出一个小洞才能进到家中。居住在这种环境中的老人,往往不会觉得不方便或者不卫生,而是将囤积杂物当成了一种寄托。“寄托需要一个出口,而捡废品、囤积废品是最简单的,也不用求人,所以有的老人会用这种方式来填充自己的生活。”
杨萍说,老人需要有一种精神寄托,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加上性格孤僻、人际关系不好,就会很没有安全感。如果家里堆满了东西,即使是捡来的废品,老人也会在心理上比较踏实。
极简生活研究专家杨志华认为,老人囤积杂物的原因主要是“居安思危”和“情感缺失”。他说,这些老年人是从物资匮乏的困难时期走过来的,虽然社会经济状况已今非昔比,但他们的这种思想仍根深蒂固。另外一个原因是情感缺失,比如子女不在身边,子女的东西就成了感情寄托。
杨志华反对把囤积癖简单地视为“心理疾病”。他认为,心理疾病是需要有医学诊断的,不能武断地认定。比如,“抑郁症”和“抑郁情绪”就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他认为,囤积癖的老人可能有的的确有心理疾病,但这样的老人属于极少数。“如果不是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的话,就不能当作疾病。”
劝阻老人要找背后的原因
在近年来的媒体报道中,从囤积癖老人家中清理出成吨的垃圾屡见不鲜。一些网友也在网上求助,自己家中的老人也有什么都不舍得扔,或者是从外面捡废品堆放在家里的习惯,让他们感到棘手。对待囤积癖老人,需要足够耐心,也不能操之过急。
百子湾后现代城小区的胡大妈,和老伴除了在本小区拾荒,足迹还延伸到了其他小区。老人的房子90多平方米,但已被杂物完全占据,只有一条小路可以过人,厨房、卧室也全都堆满了杂物,老人平时休息也是躺在杂物上的。
记者联系上了胡大妈。听说了记者的来意,胡大妈解释自己只是借用一下楼里的区域,过一段时间就会自行清理。她说,自己捡废品是因为养了几条狗,而且小区内的流浪狗也都是她在喂,因而会收集一些杂物卖掉,再去购买狗粮。胡大妈认为,她是为了流浪的小动物才将杂物堆积在楼道里,是一片好心,这样做没有问题。
杨萍认为,就胡大妈的案例而言,社工和心理工作者应该进行干预,看看老人是真的想养流浪狗,还是其他方面的原因。根据不同的情况,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
对囤积癖老人进行劝导,首先要掌握老人的真实状况。这个过程不能硬来,而是要讲究技巧。直接的心理干预可能解决不了问题,可以先和老人接触一下,给老人提供一些支持。比如可以先问问流浪狗在哪里,看看她的流浪狗。“先和老人建立一个联系,以后慢慢再说。”杨萍表示,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快的话也要半个月到一个月。
“以往的经验是心理工作者和老人建立一个联系,查找一下囤物的原因,老人是因为什么原因才开始囤物的,囤物给他带来的益处是什么。”找出了深层次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这一切的前提,是对老人多一些关爱,解决好安全感缺失的问题。
杨志华也曾经帮助一对住在20多平米小房子里的老人解决过囤积的问题。这对老人住房面积很小,家里东西堆得到处都是,就连床上都摆满了餐具、书籍、电话等物,晚上睡觉时就把这些杂物往旁边挪一下。经过深入了解之后,他发现老人是因为一场大病后才成为这个样子的,由于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中,老人也就慢慢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但是,当来自外界的帮助介入后,扔掉了许多无用的东西,老人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振,甚至重新拾起了自己原本的爱好。
“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来自内心,心里的问题改了,囤积的习惯也就改变了。”杨志华说,相比从外面捡垃圾堆到家里的老人而言,更多的情况是老人做不到“断舍离”。而实际上,许多东西不翻出来,老人自己可能都忘了他还有这样一个物件。在这件事上,子女不要强迫老人,因为囤积癖的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心理机制,要找到症结,有针对性地去解决。
来源:北京晚报
欢迎转发分享到朋友圈!
想了解更多通州以及环京、北三县最新消息、投资置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