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访谈:螳螂慧视CEO陈凌
采访背景:螳螂慧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螳螂慧视,英文名称:MantisVision)由多位来自以色列重点实验室的科学家领衔,致力于3D视觉及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技术研发,是掩膜编码结构光的发明者。螳螂慧视以创新的结构光技术为基础,研发出众多产品形态:嵌入式深度传感器、消费级深度相机、专业手持式3D扫描仪、3D动态演播室等。螳螂慧视一直在探索3D视觉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并期望通过与行业翘楚的合作一起改变未来。年4月9日,螳螂慧视受邀参加由CIOE和麦姆斯咨询共同主办的“人脸识别·金融支付”创新峰会。在会议期间,我们专程采访了螳螂慧视CEO陈凌。以下是采访内容的整理。
螳螂慧视CEO陈凌
麦姆斯感谢您接受麦姆斯咨询的采访。首先,请向大家介绍“螳螂慧视”名称由来,以及公司发展历程。
陈凌:我们英文名称“MantisVision”的中文翻译是“螳螂视觉”,由于我们的愿景是通过3D视觉技术提升各行各业数字化及智能化水平,所以将智慧的“慧”融入我们的中文名称,得名“螳螂慧视”。麦姆斯接下来,再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螳螂慧视的核心团队情况,以及以色列和中国两地分工情况。
陈凌:螳螂慧视目前是MantisVision3D传感的总部,核心团队以研发为主,一半在国内,一半在以色列,还有一个小团队在斯洛伐克。中以团队在各个项目上都是共同研发的,如果一定要说差异的话,以色列团队大多数是MantisVision3D视觉技术的原创团队,致力于使光学系统的创新力更有延续性,中国团队贴近客户,对产品化的理解更符合市场需求。麦姆斯螳螂慧视自主研发的掩膜编码结构光与苹果公司的散斑结构光有哪些差异?你们的优势在哪?
陈凌:同样的光能量,掩膜编码结构光方案比散斑结构光方案隐含了更多的数据信息,这就是我们深度解析度一直是苹果的5~7倍的原因。另外,散斑结构光方案一直没有解决畸变(distortion)和重影阶数(ghostorder)的问题,所以我们方案的精度和一致性比苹果方案更好。同时,我们使用的器件更加简单,人眼安全方面也做的更好一些。目前大家拿结构光和间接飞行时间(iToF)进行比较,都是基于类苹果的散斑结构光技术分析其劣势,但其实掩膜编码结构光是与散斑结构光大不相同的原理,不能就结构光一概而论。
麦姆斯螳螂慧视在3D数据捕捉及成像算法方面有哪些技术进展?
陈凌:在光学设计方面,我们新一代3D传感器做到了专业级的成像质量、消费级的成本(单帧16万个高精度的深度信息,苹果在视场角内仅有1.4万个深度信息)。未来配合苹果等消费级智能眼镜的普及,我们的3D传感器会成为AR/VRUGC设备的首选成像组件。当然也可以应用在类似要求高精度、高一致性的场景中,例如3D人脸识别、步态识别等。同时,我们也在针对苹果新款iPad/iPhone后置直接飞行时间(dToF)方案推出相应的3D成像器件,工作距离可从30厘米到12米。这些技术创新对3D传感的推展和普及的意义重大!
在系统方面,我们解决了主动成像技术的多镜头干扰问题,目前我们交付给好莱坞制作的3D影棚,可以做到50个以上的3D镜头和彩色镜头同时高帧率拍摄互不干扰。我们可以把体积视频进行实时高比例无损压缩,并已全面应用到全息实时直播、全息实时会议等领域。麦姆斯在核心技术方面,螳螂慧视有哪些专利布局?
陈凌:我们所有核心技术都是自有知识产权——全球化核心专利保护共计73项,专利主要集中在3D成像建模系统方面。
麦姆斯基于掩膜编码结构光技术,螳螂慧视研发了哪些硬件产品?这些产品的目标应用有哪些?
陈凌:我们以生态合作的形式与合作伙伴一起开发产品,涉及到多个行业,例如医美、农业畜牧业、家装、服装零售、物流仓储等。借助3D视觉技术,我们将目标行业的核心业务对象数字化,或者核心业务场景数字化。我们的合作伙伴就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的结果进行智能化分析和处理,从而提升目标行业的智能化水平。
比如通过我们三维空间扫描设备,在20秒内数字化室内空间。数字化的结果可以作为一键式人工智能(AI)装修的底稿,可以为定制化家具提供精准的空间尺寸,可以快速测算家装成本;智能化提升的结果是将一个数月才能达成的测量+设计+预算+效果图流程,浓缩到了20分钟内甚至更短。麦姆斯关于智能手机3D传感应用,螳螂慧视取得了哪些成绩?如何看待未来发展?
陈凌:我们一方面参与国内外智能手机厂商的器件研发合作,另一方面我们也参与在苹果、脸书、Verizon、NTT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