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田丰儿时记忆8丰收的快乐
TUhjnbcbe - 2021/6/18 19:19:00

儿时记忆(8)

丰收的快乐

田丰

希望的田野摄影/雨点

作者简介:

田丰,原陇西铝厂职工,电气工程师,现移居杭州,从事环保工作,喜好诗文。

题记:

人的一生中总要做那么几件趣事、那么几件糗事,总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值得记忆,也记得那么深刻,不管过了多少时间多少年,儿时的记忆还是历历在目,至今仍还是那么清晰,回忆起来还是那么的亲切,烙印在记忆的海洋之中,时不时会冒起来,是那么的耐人回味。

童年是美好的,令人神往和思念的。

每一个离乡的游子,都会有自己日思夜想的故乡。我的记忆中经常出现这样一幅画面:群山环抱的小城镇,山丘叠叠层层,袅袅升起的股股炊烟和夕阳的余晖映照在高低错落的砖瓦房,坐在院子小板凳土上双手托腮沉思的少年,他的眼神清澈明亮,充满对未来的向往和期冀。

画面中的少年,就是我曾经向往诗和远方的样子。多少年过去,记忆中的小城镇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那幅望着炊烟向往诗和远方的画面,渐渐地成了如今回望的诗和远方。

(八)到了秋季收麦的时候,母亲都会让我们兄弟俩去帮小舅收麦。就收麦全过程来说,有好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讲究技巧,也不能用蛮力。割麦用镰刀,镰刀用铁打制而成月牙状,尾部安装在木柄上。割麦时要讲究力道和巧劲。力道和巧劲掌握不好,留到地里的麦茬就会长短不一,麦地也会显的不干净,懂行的一看就不是地道的农民干的活,有时还会伤到小腿或手。捆麦可是个技术活,捆不好就会散开。因捆麦用的并不是绳或其它捆绑用的东西,而是取两把大小一样的麦杆,将两把麦穗合并,将两把麦杆的颈部拧起来,这时就要讲究技巧了,需将一把的麦穗压到另一把麦穗的下面,这样才不会散开。将打好的麦绳平展到地上,取一大捆麦放到上面,然后将两侧的麦杆握起来,束紧这一大捆麦,打结的时候,更是讲究技术的时候了,需将两侧的麦杆用左右手相互拧压,这样束紧的麦捆才不会散开。装车和绑车,得有经验的老把式,这样即装的高而多,车还装的平衡,才不会在回家的路途中翻车。麦子装好车,绑车也得会梆,结要打成活结,这样更便于拆卸。打麦,以前的队里有场,可以摊在场上用梿枷打,或将碌碡套在拖拉机上碾压。碾麦不用说了,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后来队里的场或盖房或分给其他农民作为自留地了没有了,也是为了方便,直接把麦摊到马路上,让过往的车辆来碾压。往往都是头天的晚上,将需要碾的麦摊到马路上,留一个人晚上看着,夜里过往的车辆也可碾麦。但在马路上碾麦很危险,听说有小孩跟着大人在马路上碾麦,玩累了,睡在麦垛里,让过往开的快的车给碾了。当时打麦都是用梿枷,后来才偶用打麦机。用打麦机,也得需要场地,还得麦子多、人多。因打麦机的效率高,开了打麦机,人少就会顾前顾不到尾,并且打不了几个就打完了。县城里的土地有限,包产到户时,每个人分得的土地也就是那么二三亩地,这也要在分地的时候,家里人比较多,还可分得十来亩,如后来出生的就没了地。所以麦子也不会多,再说条件也有限,打麦机还得租,得用钱,又得用电,还得排队,还需要几家联合起来使用。这样即花钱,又费时间,费精力,用打麦机就不太划算。用梿枷打麦需得一定的技巧,不然梿枷就不听使唤,也不会顺利地旋转。梿枷是由梿把、轴和梿枷扇三部分组成。梿把是由一根2米到2.5米,直径有3mm到4mm的松木或其它有柔性木材削制而成的长木杆。梿枷扇是由柳条或柠条,用猪皮条或牛皮条绑轧而成,长有1米左右,宽15~20mm,上紧下松。梿枷轴也是由木头削制成,将梿枷头用火烤到发软后弯曲,将梿枷轴一头穿过后用麻绳扎紧,梿枷轴的另一头装上梿枷扇,即可完成梿枷的安装制作。全套都是用很环保的木材和动物的皮革绑轧制作而成,没有一点铁器。在使用的时候,还需要提前将梿枷在水里浸泡,使得梿枷柔软,有韧性,防止干燥断裂,使用时间会更长。用梿枷打麦主要是打麦穗部分,根据麦子的成熟情况,考虑打麦子的时间长短和轻重,这样打出来的麦粒一颗一颗,也不会伤到麦子,麦杆也不会断比较完整,打麦机就不会考虑这么多了,这也显示了中国农民的智慧。秋收,虽然很累,但也是在我成长过程中最快乐的一段。那段时期几乎每天天不亮就得出发,很晚才能回来。舅舅家有几块自留地在一一三厂家属院后面,爷爷奶奶去世后,也就安葬在这里。舅舅家的这几块地离家里比较近,夏天又热,我们一般会五六点左右起床,吃完早饭,就去地里干点活。直到中午就回家吃饭、午休,有时候要等到下午三四点,再去地里干活。我们三人干了一会,看看天快黑了,想着能早点翻完地。为了提高效率,我们三个人进行比赛,说好,谁先翻完,谁就可以先回家吃饭休息。我们每人分了几行地就开始了比赛,中途小舅让休息下,说这样会累坏的,第二天还要干活呢。当时也是年青气盛,也没休息持续着挖,我是第一个挖完的,感觉很累,怕坐一会就起不了身走不回去了,就打了声招呼提前先走了,走在回家的路上,全身就像散架一样,一把铁锨扛在肩就像有几百斤重一样,压得喘不过气挺不起胸来,差点走不到家了,到家后倒头就睡,直到第二天早晨才醒,也不知道小舅和我哥什么时候到家的。翻地,看起来是个力气活,但把力用到位,用的巧了,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北方的土质颗粒细而均匀,有些土地是带有少量细沙的*沙土,土壤结构紧密、严实。翻地多用铁锨翻挖,有用方锨的,也有用圆锨的。不过翻地,常用方锨,一锨下去,挖的深,杂草根、虫洞也会被挖出来,挖出来的土块整齐,不松散,起到翻地的作用。圆锨,就是我们常称作的铁锨,宽20cm左右,长约35cm左右。使用方便、省力,每年到植树的时候都会见到。往往是挖一方锨的土需要两三锨圆锨来完成,这样感觉使用方锨更省时省力更有效果。方锨,现在基本不见了,是一把40cm长,宽有30cm左右的大方铁锨(也称尺锨)。在翻地时还需要配一块木制踏锨板。翻地前,将踏锨板绑在出力的那只鞋底上,用来给尺锨加力时保护脚底。尺锨挖地需要用蹲劲,加上尺锨的重量,一锨下去,入土近尺锨一半,再用脚猛劲踏下去,尺锨即可全部入土,双手把锨向上向后一拉,身子略下躬,锨把靠在大腿上把锨头抬起,土块便可顺势竖立在锨口的前方,如些循环。所挖的土块就能竖立置放,锨口、锨底土块整齐持平,不管是横看还是纵看,行与行之间都要保持一条线,立起的土块前后要朝阳,这样方便阳光照晒,起到杀草灭虫的作用。翻地,就算有了踏锨板,一天下来,踏尺锨的那只脚板也会又痛又胀又酸又麻,不过几天下来时间长了,也就没了感觉。磨地,也是秋收过程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环节。磨地是将挖好的地,又磨细,磨平整,方便种麦。磨地用的工具磨一般是用藤条编制而成,将藤条截成60cm左右,放到水里浸泡增加增加柔韧度,然后对折相互交叉用牛皮筋绑扎在一根1,2m~1.5m,直径5cm左右的木棍上,距左右两头20cm的距离,系两副长麻绳,方便人或马牛来拉,绳的长短根据站磨的人的身高来定。因县城农民的地少,也没有条件养马牛,所以磨地基本是人来拉。一般小舅会站在磨上,扶着我们兄弟俩的背,我们俩相互搭肩走在前面拉。站磨的人要有一定的技巧,即要保持磨的平衡,把握速度,随时将大块的土块通过调整磨的高低起伏将其磨碎、磨细,还要掌握节奏将地磨平。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轻着土会翻到磨上面、弄到脚面、弄进鞋里,重着会弄得人仰马翻,要么土块没有磨碎磨匀、要么磨出来的整块地高低不平。不管是收麦、挖地还是磨地,我们都会早早地起床。这时,小舅妈早已起来,并将早饭做好,看着我们吃完早饭,起身到地里去。她就会洗刷碗碟,忙着准备午饭了,会早早地做好午饭,送到田间地头,又会跟我们一起忙着收割。到了下午五六点左右,她又会回去准备晚饭,等我们回来吃完晚饭,都睡下了,她还要擦洗厨房,收拾我们拉回来没放好的农具等,我们从来想不起也没过问过她是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的。劳动之后,最好吃的还是舅妈做的浆水面。浆水面,吃起来酸、辣、清淡爽口,是劳作之后最佳的解乏之物。做浆水面,首先要擦浆水。一般常用芹菜、包菜,老家的农村家里常用从野地揪来的苦苣、苜蓿为更佳。我是常用包菜和芹菜,这两种菜一年四季市场都有卖,价格也便宜。将包菜叶和芹菜叶洗干净,包菜切成长条,芹菜用的是叶,芹菜杆可以炒菜用。将切好的包菜和芹菜叶用开水烫成六七成熟备用。烧一锅开水倒入已搅好的面糊,放入少量的面糊可增加其酸度,放凉至30多度不烫手即可,然后倒入烧好的菜,放入提前预留好的觉子(浆水引子),封盖,用棉被或其它保暖之物包好,放置二十四小时之后,揭盖,一股酸香即可喷鼻而来。可当天然的清凉饮料直接饮用,喜欢吃辣的或可放些油泼辣子配以韭菜咸菜更加香美酸辣解渴,回味无穷,也可拌白萝卜做为一道凉菜,也可做成浆水面、杂面饭、散饭、搅团食之。因浆水是发酵而成,含有丰富的乳酸菌和其它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颜色通透,有种特殊的酸香,味道清淡、酸爽,经济实惠。因其性凉,可清热解暑、开胃、增进食欲。特别是在三伏盛夏之时,不仅能快速解除疲劳,恢复体力。还可帮助消化、清肠利尿,对高血压、肠胃病及泌尿病有一定的功效,更益于身体健康。兰州清末进士王煊曾诗云:“消暑凭浆水,炎消胃自和。面长咀嚼耐,芹美品评多。溅赤酸含透,沁心冻不呵。加餐终日饱,味比秀才何?”。为此,我也常会在杭州的家里做些浆水,装在一个个的小瓶里存放,在夏季下班回家后,取一瓶用葱花炝开,油炸一盘虎皮辣椒和清炒韭菜,煮一碗面条,倒入炝好的浆水,拌入韭菜,放少量的油泼辣子,即可是一碗红油浮面、酸辣可口、清热解乏、清爽滑溜、红绿搭配、色泽鲜美的简单实惠、经济快捷的绝佳美食端上了桌、下了肚。小舅妈也是位苦命的人,生养了四个孩子,就在孩子们长大成人了,在奶奶去世几年后,她也因病走了。那时我已南下到了杭州,也没能参加了她的葬礼。链接:儿时记忆(1)遥远的记忆//儿时记忆(2)中国年,中国味//儿时记忆(3)中国年,中国*//儿时记忆(4)盼年,盼年//儿时记忆(5)中国年,少年梦//儿时记忆(6)中国年,中国风//儿时记忆(7)春光好,少年闹

往期推荐

蒙面的情人节陇西社火——财神图郭廷俊剪纸作品欣赏柯寨风光----崖坪鏖战曹家岘至年陇西朝山会精彩回顾

己亥年陇西四月八朝山会

父亲,我替你去了趟牙河……

子平的医术与书道

流变的村庄:陇西民间艺术考察行纪

1
查看完整版本: 田丰儿时记忆8丰收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