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Journal
利维坦按:
从概率来说,我们能遇到精神病(变)态者的机会很少,但碰见日常施虐者或成为虐待狂的概率却高出很多。你可以结合文末利维坦之前的文章来衡量一下自己的人格黑暗指数。和通常人们的想象不同,日常施虐者往往更能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其实仔细想想倒也在情境之中——如果他都无法通过对方感受到那份由他施加而造成的痛苦,或许他也无法从中获得快乐了。如果说日常施虐是一种适应性的变化,那么或许你也就不难理解“在动荡加剧的年代,唯有偏执狂得以幸存”为何会出自安迪·葛洛夫(AndyGrove)之口了。歌单陆续更新中
在虾米、网易云、QQ音乐上搜索
即可获取
年,法国哲学家布莱兹·帕斯卡(BlaisePascal)总结道,人类是宇宙的荣耀和渣滓。时至今日,情形几乎一如当年。我们爱,我们憎;我们帮助,我们伤害;我们伸出援手,我们深深捅刀。
有的人出于报复或正当防卫而狠狠攻击他人,这我们能理解。但是当有人伤害无害的人时,我们就会问:“你怎么能这样?”
?GoogleSites通常而言,人类做出行动是为了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伤害别人会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痛苦,而我们不喜欢这种感觉。这暗示着人们伤害无害者有两个可能的原因——要么他们感觉不到别人的痛苦,要么他们喜欢感受别人的痛苦。
人们伤害无害者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仍然认为对方有威胁。有的人不会危及你的躯体或钱包,但仍有可能威胁到你的社会地位。这有助于解释某些令人困惑的行为,比如有的人会伤害曾在经济方面帮助自己的人。
自由社会认为,让别人受苦就意味着我们伤害了他们。然而,一些哲学家拒绝接受这种观点。在21世纪,我们还能想象“残忍即仁慈”这种态度吗?
虐待狂和精神变态者
从伤害或羞辱他人中获得快乐的人是虐待狂。虐待狂比正常人更能感受到他人的痛苦。而且他们享受这一点——至少他们在虐待过程中会一直这样觉得,但在之后也许会感到不适。
(jama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