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正经地提问大家:这两个字怎么念?
甲由?
睁大眼睛再瞅瞅,是“曱甴”哦!
曾经以为“凹凸”组合已经在象形字王国独霸天下了,没想到半路杀出个“曱甴”……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两个组合本领各异,“凹凸”二字可以拼合成一个方块,而“曱甴”则宛若一对双胞胎,“曱”翻个跟头就是“甴”,“甴”翻个跟头就是“曱”。
因香港暴徒的占领大学校园等一系列恶劣事件,“曱甴”一词最近频频现身各大媒体,“回去做回一个人吧,不要做曱甴啊!”、“曱甴之乱”等说法几乎形成刷屏态势。
那么问题来了,“曱甴”究竟是何方神圣?
“据考证,‘曱甴’是汉语方言词,常见于沿海一带的粤语、吴语、闽南语、福州话、客家话、潮州话中。”[1]在普通话中,“曱甴”音yuēyóu,用拼音输入法可以毫不费力地打出这两个字。在福建话里,念成“gǎlà”,而在广东话里,念成“gaza”,类似于“嘎砸”。尽管在各地方言中“曱甴”读音各异,但意义却是一致的,都是指蟑螂。
“由于‘曱甴’与‘蟑螂’词形相去甚远,彼此读音迥异,于是有学者认为‘曱甴’为百越的底层语。其中一个证据就是广东另外两种方言——潮汕话、客家话也使用‘曱甴’一词。因为“蟑螂”在各地方言中也多有异称。桂林话作‘*婆娘’或‘骚甲’,衡阳话作‘油灶婆’,溆浦话作‘油夹虫’,武汉话作‘灶妈子’,云南方言作‘扎马虫’,四川方言作‘偷油婆’,大连话作‘活朗额’,等等。难道都是底层语?”[2]实际上,据学者考证,“蟑螂”在历代史书中的诸称都是汉语词,尽管不排除其中有来自少数民族底层语者。
“曱甴”二字,始见于明?赵年伯原辑、明?李登订《(重刊)详校篇海?田部第十八》:“甴、曱,上士甲切,音扎;下兮甲切,音押。”(卷之二叶三十七,万历三十六年赵新盘刻本)。”[3]之所以说“曱甴”也是象形字领域的佼佼者,就是因为它们模拟了蟑螂爬行的姿态。这样一想,是不是瞬间觉得这两个字在屏幕上动了起来?另外,由于蟑螂是一种传播病菌、肮脏有害的生物,因而由蟑螂这一本义,也引申出令人憎恶、阴险恶*之义。
那么,这种人见人厌的生物又是怎么摇身一变成了名称略带萌感的“小强”呢?在周星驰的《一本漫画走天涯》等作品以及香港情景剧《男亲女爱》中,蟑螂作为宠物(容我插一句,养这样的宠物简直丧心病狂),都取名“小强”。但是让这一别名家喻户晓的,要归功于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了。
左图:“强”字字形
右图:米虫
《说文解字》中说:强,蚚也。从虫,弘声。本义为米中小黑虫。而蟑螂跟米虫有很多共通之处,如均有坚硬的外骨骼、均为害虫、且长相也颇为相似,因而将其称为“小强”还是颇有依据的。此外,蟑螂自3.5亿年前的石炭纪时代就已出现,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生命力和繁殖力的顽强程度令人咋舌,“小强”这一别名实在是名副其实。
参考文献:
[1]侃哥,侃英语:《全国人民都在骂的“曱甴”,到底怎么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