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可收集蟑螂热量进行无土栽培的全自动养殖间(8月22日无人机拍摄)。
蟑螂,这种很多人避之不及的昆虫在济南章丘人李延荣眼中却是浑身是宝的“金虫”。年,时任医药公司总经理的李延荣得知章丘每天产生40吨餐厨垃圾,大部分只能使用填埋方式处理,危害环境。于是他产生了利用蟑螂处理餐厨垃圾的想法,并买来鱼缸在家中养起蟑螂搞起试验。
通过一系列试验,李延荣发现蟑螂不挑食,什么都吃。随着试验的逐步深入,李延荣带领团队重新创业,一心一意搞起了蟑螂养殖。如今,李延荣和他的团队在工厂化封闭式车间里养着3亿只蟑螂,每天处理约15吨的餐厨垃圾。而蟑螂虫体及卵鞘经加工后可作为优质昆虫蛋白饲料。
经过多年的探索,他们申报了42项国家专利,已获批5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应用前景广阔。谈及未来,李延荣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是我们发现蟑螂价值的第一步,我们已经成立了研发公司,下一步还要在农业、医疗等方面探索它更大的价值,“小强”也将迎来自己的春天。”
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8月22日拍摄的李延荣全自动蟑螂养殖间。这里采用水帘防逃逸等多项措施保障安全。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8月22日拍摄的养殖间模拟蟑螂昏暗的生活环境。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工作人员在培育车间内定期更换卵鞘温床(8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科研团队在进行蟑螂生物链产品无菌实验(8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从蟑螂体内提取的天然抗菌肽(8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李延荣在查看车间内蟑螂生长(8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李延荣在观察养殖的美洲大蠊蟑螂(8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朱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