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国人为什么还是这么拼
TUhjnbcbe - 2024/12/24 20:36:00
最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znlvye.com/m/

几个月没坐地铁了。我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出地铁站,好像跟以前一样。人们停下来就会惶恐,动起来如果没有效率、效果,也会惶恐,身心都很拼,要一直在路上,才有踏实感。虽然时间确实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但是在当下,人们有太多的愿望和渴求了。

比如,如何真正回到过去?那种努力、奋进、拼搏感,需要整体有机的气氛。最近流行的那篇关于餐饮老板没有躺平的,也是一个典型例子,店主们都在积极自救。各种“学会自渡”,忍受失败、孤独,成了浓浓的时代药方。

我之前写的《如何挽救心的衰落?》里写的人物是程颐,因为他提出一个观点:气可以改善,人能够避免衰落。我突然想着,也许儒家修心,是为了让自己理顺了内心,更有效率地入世去拼,去改造。国人无论遇到什么,都能重新开始,无论要花费多少时间,总能找到自己的路径,那股子精气神,总能通过不同的载体,再生重生。

去翻看历史,两三千年来,每一次当儒学变得僵化,会出现一批回归内心的大师让其焕发新生。外部僵化的时候,答案和突破也许就在内心和内里。

每一代儒学大师都很拼。孔子不用说,周游列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传播自己的心志和理念,自己不行了,也要培养弟子们继续传播。

他的弟子曾点(曾晳),谈到心志理想的时候,曾被孔子评价“吾与点也”,曾点说的是那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们都崇尚大自然,向往生活安乐、生平祥和的大同之境。谁不想呢?这番境界是需要大家拼出来的。

人们不是为了闲暇、自由本身而存在,而是通过努力实践自己的心志,得以达成最后的外在和谐、内心平静。国人一直非常拼命地追求幸福美满,大大小小的方面都想要。

曾点对儿子曾参(曾子)要求严格,也悉心辅导,几岁就让他学习。于是曾子十岁后就经常学习到深夜,白天还要帮母亲干农活,还要出去砍柴、犁地、驾车。曾子后来也跟从孔子学习后,最大的特点就是遇到什么不懂的都得弄明白。《礼记》中有个《曾子问》,一次就要问40个问题。我经常做采访提纲,知道要谈透彻10个问题,至少要一两个小时,40个问题,那几乎得谈一天。曾子还是“吾日三省吾身”的典型代表,永远在审查自己,拷问灵魂。

曾子后来教育了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写了《中庸》,在《中庸》里,他说,“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乎。”意思是,君子之所以超越别人,就是因为他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用功。

而子思教育出了孟子,孟子就更特别了,这位“亚圣”诞生,让我们熟悉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些人,都是拼命努力的代表,遇到事不怕事,通过历练自己,形成了思想和代表作。

国人的拼命是有几千年来的思想基础的。这几年流行说,95后最拼命,有人北漂,“曾与蟑螂同床共枕一年”“三年,攒下来了一套老家房子的首付”“吃遍了便利店所有口味的泡面”等等。95后的职场图鉴,是躺平、裸辞,也是焦虑、拼命。

继续回到上文说的,每一次当儒学变得僵化,会出现一批回归内心的大师让其焕发新生。

孔门一花开五叶,子贡自己很富有,但是留下的有名弟子不多,没有多少人文遗产可以继承,所以人不能太实用主义,太实用了,影响力只在当下,后世泛不起涟漪。

还有一路是子夏,《春秋》一共分三传,其中《公羊传》是公羊高注的,《毂梁传》是毂梁赤注的。其他弟子还包括魏文侯、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等等。

汉武帝用了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公羊学就成为西汉的统治术,解释法律问题,都要从公羊学里摘章选句子。导致儒学经学化,凡事都是需要引经据典,有点天文地理的迹象,都好像觉得会发生什么大事一样,事物都充满启发,一语成谶,谶纬学就诞生了。

汉宣帝时,毂梁学大盛。东汉建立,汉光武帝刘秀又看重《左传》。每个人都那么努力地寻找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据。太重视一样东西,就会变得僵化、教条,变成万能定律。大家用完了经典之后,就想重塑、再造、创新一些新的东西。

僵化了,令人感觉到桎梏,怎么办?扬雄出现了。他是怎么破解的呢?他觉得做学问的深度要跟做人的修养融合起来,也想把儒道融合起来。他最后在贫困孤独凄凉中写下《法言》,认为应该平常心对人对己,也能把握儒学的真谛,回归人文主义。

后来也出现一批人,“援道入儒”,比如魏晋的玄学人物,何晏、王弼等,然后自然也出现了竹林七贤,他们虽然隐居求志,但是其存在感、愿望感及个性等等统统非常强,“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他们并非云淡风轻,不带走一丝云彩的,他们的志非常鲜明,他们的影响力至今都很强。

佛学在东汉传入中国后,到南朝开始表现为“儒佛融合,儒道合一”,儒学的生存欲和存在欲很强,总要体现包容性,总要体现对于现实的接纳和改造能力。儒就是那么拼,任何的新东西出现,我都想融合。

南北朝有很强烈的儒佛之争,每一次灭佛,都有一次新的重新兴盛。隋朝统一南北朝后,文帝杨坚信任大儒颜之推,颜之推就是《颜氏家训》的源头人物。儒家每一次焕发新生,都是要求回归到修炼自己,修炼日常生活、家庭生活的路径上去。

到了唐朝,儒学史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经典整理,孔颖达、房玄龄、颜师古等留下了《五经正义》。但安史之乱后,佛家鼎盛。你看,过于重视,又会僵化。

然后,韩愈出现了,他就提倡《原道》,又写了《论佛骨表》,被贬潮州。儒学复兴,答案从哪里找,韩愈们说从古文里找,提倡文以载道。他在《原道》里说,“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儒家最大的短板,就是仁义道德都是外用的,没有道和佛那么强调内服,宣示人要向内练。韩愈用了《大学》里提倡的“正心诚意”,让人们再度回归内心。

然后说到宋朝的理学了,从“宋初三先生”(孙复、胡瑗、石介),到后来的奠基者三大师(周敦颐、张载、邵雍),再到体系的构建者“二程”(程颢、程颐),其实,理学也是偏向内在修养的,强调要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格物致知,去探索。只是后来,他们强调人生修养的境界太高太极端了,变成了“存天理,灭人欲”“慎独”等等。

但是,其实程颢比程颐更重视内心的优雅。程颢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学者评价,这是儒家仁学思想的一大进益,为个体的道德修养指明了方向。程颢谈“心”的作用,非常丰富,他说,“心即理即性”,即“心即理”“心即心”“心即性”,从三个不同方面,树立了心的超越性、自觉性和确定性,追求“万物一体为仁”“生生不息为仁”。

他的“工夫理论”强调,在追求理想人格过程之中的种种美学因素,在自然界或者生活中追求“鸢飞鱼跃”的美学体验与艺术境界,这跟他的弟弟程颐崇尚庄重、严谨与刻板化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啊,需要生动活泼的灵魂。怎么生动啊,从白居易到苏东坡等等,都在追求儒释道的融合,大家相互打开彼此的界限和局限性。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的理气、太极思想吸收了周敦颐的太极说、张载的太虚之气说和邵雍的先天说。

朱熹一生特别勤奋,据不完全统计,共写有70余部多卷。是他推出了“四书”体系,把《中庸》和《大学》单独提取出来,和《论语》《孟子》合并成“四书”,其在后世的地位,还排在“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前。

朱熹生前并没有被当朝太认可,直到元代到明清,其地位才显现。元朝时因为赵复、许衡向元朝统治者推介其学说。到了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推崇朱熹,而不喜欢孟子,因为孟子认为民贵君轻。等到了儒学又成为统治工具的时候,明朝就出现了心学一派,再度回归心灵。内心派终于又诞生了集大成者,王阳明,是他提出了“心外无物”“吾性自足”。受西方思想影响,还出现了徐光启等人推崇的“实学”,都是干实事的,要影响人心,又影响社会进程,改变世界。改变不了的时候,就回归内心再去好好修养。

心学的创始人,都喜欢从孟子那里找源头。在《孟子·公孙丑上》提到:心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所谓“勿忘勿助”,就是对一定要发生的事情不要有所预期,但也不能置之不理,心里要想着这个事儿,但不要去助长它,其实就是顺从自然。其实人们说顺从自然,也是为了让事情做得更好,也是一定程度上的“拼尽全力”。

我半夜睡不着的时候,会看《许倬云十日谈》,看一会,就自有静气。他已经90多岁,还是做报告、参加谈话。他就是存了一份心,认为真正的传统文化教育,是把中国文化的精髓与西洋文化精髓结合起来,通过大人教孩子,老师教学生,朋友规劝朋友,大家共同学习进步。他说,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恕之道,先是修己以安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个心开发下去就是“恕”(我的心如你的心),进而发展成“忠”的阶段,心里面忠实于自己,忠实于自己的工作、职位。“忠恕”合起来是仁,仁是内修,义是外和。

我最近采访了很多科学家型企业家,他们在新世纪的20多年里要解决很多刚需问题,填补很多国产化的空白,还要做到“中国无世界新”。我们去参访一家企业,疫情期间也是封闭研发和生产,没有停下步伐。信念医药的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肖啸教授放弃了美国大学里的终身讲席教职,回国Allin创业。他们那一代的留学生,秉持信念,立志报国。国家送出去培养的,学有所成后要回国至少服务十年以上。基因治疗领域在国际上走过三四十年曲曲折折的路,留在这个领域的顶级专家已经凤毛麟角,但他一直坚持,一直专注,在中国的大地上带领信念人生产出能一针治好血友病的创新药。

人生要有重启能力,要做连续创业和连续奋斗者。有时候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了或者做尽了,就换个赛道,但是生物医疗领域的创业者不一样,他们的连续创业,是攻克了一个问题,于是继续攻克整个系统里的相关的、有机链接的另一个课题。比如,启明医疗创始人訾振军,一直在提倡“科学+医学+工程学”的理念,从冠心病,做到先心病,再到深度老龄化后几乎刚需要解决的瓣膜病,从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到三尖瓣、二尖瓣。他有“心脏房子喻论”,房子要有上下水,对应心脏的血管问题,就是冠心病;房子有电路电器,对应的心脏问题就是心率失常问题,心脏跳得太慢,就要装起搏器,乱跳就是房颤室颤;房子有门窗,对应的心脏问题就是瓣膜问题,要修复、置换;房子有墙体,对应的就是心肌问题。他做了二十多年,一直在围绕整颗心做连续创业,围绕第一性原理解决问题。

再比如贝瑞基因创始人周代星,他用十年研发测序仪,再用十年应用测序仪,做产前无创基因检测,再做癌症筛查等等,而现在他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基因里检测出来的问题,再花十年去攻克。

这些科学家企业家们,哪一个不是至少用二三十年,永远都在默默地奋斗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整个产业的进程。

综上,写了人文哲学家的历史坚持,也写了科学家的现代奋斗,拼的其实都是内心的笃定。许倬云说,未来没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跟自然科学三个领域的界限。世界上还有那么多通路可以让人们持续实践,一定会处处有生机。

(作者为秦朔朋友圈创始主编,清华大学硕士)

内容来源:秦朔朋友圈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人为什么还是这么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