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北京市疾控中心主任曾晓芃跟小虫子斗智
TUhjnbcbe - 2024/8/25 12:07:00

有三件事,曾晓芃认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是最有意义的。

从年到北京市疾控中心工作一直到现在,曾晓已是疾控中心的主任。30年间,他一直在跟“小虫子”斗智斗勇,大家都管他叫蚊虫的“克星”。

在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到来之前,他要解决的,就是大家都讨厌的蚊子。

北京奥运会开幕前那两年,曾晓芃和团队几乎走遍了所有奥运场馆周边大大小小有水的环境,下水道、河流、小河湖、管井……他们把精心挑选好的、对水体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灭蚊药,纷纷投进各个水体里。曾晓芃心里其实很清楚,想要彻底击退蚊虫,得把幼虫扼杀在摇篮里,让蚊虫彻底不能滋生,而幼虫最主要的滋生环境,就是在水里。

想要知道哪里蚊虫多,还得靠监测。二氧化碳诱蚊灯是曾晓芃团队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合作、参照国外的一些做法研究出来的。除了灯诱蚊虫方法,还有更直接的蚊虫密度监测方法——人诱法,就是用大活人来当诱饵吸引蚊虫。那时候,曾晓芃和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都试过,傍晚的时候,到鸟巢周边各个场馆,找个地方坐着,把整条小腿暴露出来,干坐半个小时,厉害的时候,腿上能被叮咬10多个包。

到奥运会开幕前,监测到的蚊虫数量是0至2只。蚊虫密度降低了倍,真正实现了健康奥运、绿色奥运。在国际奥委会编著的一份北京奥运会遗产书目中,病媒生物作为单独的一个章节,用的就是曾晓芃团队那两年的研究成果。这一大型活动病媒生物保障模式,在奥运会后的杭州G20峰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大型活动保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除了灭蚊虫,曾晓芃还有个有意思的头衔——“蟑螂博士”。曾晓芃团队是最早从基因组学角度研究蟑螂基因功能与抗药性机理问题,首次破译了蟑螂转录组,分离鉴定了重要的抗性相关基因,并通过实验室与现场进行杀蟑胶饵的药效筛选与改进实验,为北京市年统一灭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这次灭蟑行动之后,北京市的蟑螂密度下降了90%。

还有一件有意义的事,曾晓芃的整个职业生涯一直在做,就是研究国家关于病媒生物的标准规范。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截至目前,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病媒标委会的主任委员,曾晓芃已经带领团队和全国同行研究了病媒生物的整个控制体系,发布了51项国家标准,包括病媒生物的监测、控制、评价等体系,都形成了一套标准规范。

除了在实验室里做研究,曾晓芃大量的时间都待在了这些虫害生存的环境中,全是乱糟糟、脏乱差的地方。哪里最脏,曾晓芃就往哪里钻。

如今,57岁的曾晓芃和团队又开始跟花蚊子较上了劲,“近几年作为登革热传播媒介的白纹伊蚊(花蚊子)密度比较高,需要重点监测防治。”曾晓芃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百姓愈发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市疾控中心主任曾晓芃跟小虫子斗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