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昆虫,尤其是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基本上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在我国除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以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特别行政区都深受白蚁之苦。这些小东西对房屋和家具的结构,甚至对人民的生命安全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白蚁的巢四通八达,一旦洪水来袭,它们平时走路的坑道就会变成水利工程的薄弱环节。除此之外,很多名胜古迹和稀世珍宝也都葬身于白蚁的肚皮之中。
在世界各地,白蚁也是随处可见。从非洲到印度,从中美到南美,不论是海岛、山区还是平原,有人的地方有它们,没人的地方也有它们。
但是您知道吗?白蚁其实是一种蟑螂。
白蚁属于昆虫纲、蜚蠊目、白蚁科。原来白蚁自己是单独有一个等翅目的,但是后来年科学家对它们的DNA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和蟑螂是近亲。所以白蚁被并入了蜚蠊目,等翅目也惨遭裁撤。
这个发现源于隐尾蠊。这种蟑螂生活在美洲阿巴拉契亚山脉中,它们的生活环境几乎和当地白蚁完全相同。和白蚁不同的是,隐尾蠊是一夫一妻制,它们可以把木材吃出空洞,然后在那里繁衍后代。小蟑螂们以其父母的肛门分泌物为食,这些分泌物不仅提供营养,还含有可以消化木材中纤维素的肠道微生物。凭借这种世代相传的宝物,小家伙们最终也具备了以木材为食的能力。
正是这种昆虫,坐实了白蚁的蟑螂血统,白蚁其实就是这种蟑螂的社交强化版。
虽然看起来挺像蚂蚁,但是白蚁和蚂蚁喜欢钻地的习性截然不同,它们喜欢垒山。工蚁用唾液混合泥土,可以筑成非常壮观的蚁丘。
在南美的大草原上,白蚁丘的高度可以达十多米,就像一座座巨型公寓楼。
白蚁的繁殖速度很快,因此它们会通过婚飞来分窝。分窝之后,人口密度降低,同时拓展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对整个白蚁族群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在温带,白蚁婚飞的时间一般是在每年的春末夏初。它们之所以选择这个季节,是因为在这段时间,气温在24-33摄氏度之间,空气湿度在60-90%之间,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它们的繁殖成功率。
不过在南美洲的草原上,只要是在晚上,温度湿度基本都符合这个条件。所以在晴朗的夜晚,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批长着翅膀的白蚁从工蚁预先准备好的分飞口喷涌而出,争先恐后地飞向幸福的彼岸。
虽然它们之中能成功繁殖后代的幸运儿数量不到10%,但是成为蚁后,创造一个民族的巨大荣誉足以抵消它们对未知的恐惧。
但就在这“人”潮汹涌的时候,蚁巢表面闪烁起了明灭的绿光。
这些绿光,就是寄居在蚁巢中的不速之客:萤叩甲的幼虫发出来的。
叩甲就是我们俗称的磕头虫,这一科昆虫已经发现的有多种,但是会发光的不到种,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南美洲。
它们的头部会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在黑暗的夜晚里,比星辰还要耀眼,亮度可以达到烛光的1/20。
萤叩甲头顶的绿光,可不是来给白蚁助兴的。它们是来享用自助大餐的。
有道是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但是萤叩甲的幼虫不这么认为,白蚁婚飞可是它们大快朵颐的好时机,怎么能够轻易放过。
可怜那些刚刚出洞的,憧憬着美好新婚生活的白蚁,又被萤叩甲幼虫的大嘴咬住给拖了回去,俊男美女,瞬间化作了红粉骷髅。
好在每次婚飞的白蚁数量众多,所以即使有一部分命丧虫口,还是会有一部分能够逃出生天,繁育后代的。
萤叩甲的幼虫平时就躲藏在蚁巢中,一到白蚁大喜的日子,就跳出来破坏一下气氛。萤叩甲就像是个开黑婚介所得,靠荧光引诱“青年”白蚁来这里相会,却趁机将其捕食。
等它们长大成虫了,就没那么强的攻击性了,发光的位置也移到了鞘翅的上部。功能也从诱捕猎物,变成了联络和求偶。
白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2.5亿年前,而萤叩甲的历史也有上亿年,两种生物相爱相杀早在恐龙时代就开始了。有诗为证: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俗话说得好,恶人自有恶人磨,谁能想到白蚁这么嚣张的昆虫,却被萤叩甲吃得死死的呢?
可见在世界上还有很多未知在等待我们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