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活动中,或许没有一种生物像蟑螂这般令人生厌。光是听见它的名字就会让人感到不适,尤其对于害怕虫子的人来讲。无论是杀虫剂还是物理杀伤,生命力顽强的蟑螂总能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因而也获得了“小强”的称号。
“四害”中,蟑螂为一害对于大部分人来讲,消灭蟑螂最直接的方式便是一脚踩死。但问题在于,直接踩死蟑螂是最不可取的方式,如果是母蟑螂,那么问题可能会更多。
消灭蟑螂有一个令人费解的地方,如果一只被踩死的蟑螂没有被处理,第二天很有可能会消失不见,就像一切没有发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根据相关研究来看,被踩死的蟑螂会从体内释放一种信息素。这些信息素是生活在蟑螂肠道内的细菌排泄物产生的化学物质。对于部分蟑螂来讲,这类信息素能够起到交流作用。
一旦蟑螂被杀死,这些信息素便会释放出一种气味,人类闻上去可能会感到恶臭。但对于同类来讲,蟑螂接收到这些信息素后便会知道周围存在危险。
另一点在于,饥肠辘辘的蟑螂会被信息素吸引,随即便会上前享用同类的尸体。从本质上来讲,这种信息素产生的刺鼻味道会吸引其他蟑螂。
类似的物质也会出现在交配活动中,蟑螂也会通过信息素吸引异性进行交配。所以,被踩死的蟑螂如果不是经由人类处理而消失不见,那么大概率是被同类吃掉了。
蟑螂强大的生理构造还有一种可能是,我们可能根本就没有完全踩死蟑螂。蟑螂的身体构造十分特殊,扁平的身体能够收缩,并且蟑螂的外骨骼能够承受自身倍的重量。
要是条件合适,蟑螂利用身体构造平摊了鞋底的压力,刚巧又在鞋缝中求得生存。那么理论上来讲,蟑螂便会存活下来。蟑螂与其他昆虫一样,是通过身体中的气管进行呼吸。
由于气管连接了身体所有部分的螺旋体开口上,当体内的二氧化碳水平上升,螺旋体上的阀门便会打开。二氧化碳通过阀门排出,氧气通过扩散进入身体。器官系统的分支会让空气充满全身,最终在蟑螂体内的细胞中完成气体交换,所以传闻中蟑螂丢掉了头部也能存活一段时间是真的。
当然,仅是这一点还不足以说明蟑螂为何不能轻易去踩死。踩死的蟑螂除了告知同类,还会让部分人群出现身体不适。由于蟑螂体内存在强大的消化酶,在蟑螂的食谱中,几乎没有什么是不能吃的。
广泛的食谱也为蟑螂带来的大量的细菌、霉菌、真菌,甚至是病*,部分蟑螂甚至会携带寄生虫,例如导致痢疾的变形虫、带脊髓灰质炎的病*。
研究表明,细菌能在蟑螂的肠道中存活数月甚至数年。一旦蟑螂被踩死,这些病菌便会迅速散播开来。除了致病原的影响,蟑螂体内的一种蛋白质还会让部分人群出现过敏。除了过敏,踩死的蟑螂传递出来的物质和致病源还会引发哮喘。
至于蟑螂为什么不会被感染,这是因为在亿万年的进化中,蟑螂体内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免疫机制。蟑螂体内有多种免疫病原体的基因,这些基因会不停地进行复制,只要蟑螂出现感染,这些基因便会迅速发挥作用。
暗藏玄机的尾部对于母蟑螂来讲,情况又会有点不一样。从繁殖机制来讲,蟑螂属于卵生,卵粒会在卵鞘中完成孵化。被誉为最强家居蟑螂的德国蟑螂繁殖速度最快,雌性蟑螂一生会产出5~8个卵鞘。
每个卵鞘中有40粒卵,若虫从孵化到性成熟只需要28天,每年便可繁殖2~代。同时,德国蟑螂会随身携带自己的卵鞘,直到卵鞘内的卵粒发育成熟。
而蟑螂的卵鞘则位于雌性蟑螂的尾部,只要条件合适,雌性蟑螂便会找到一个地方产下自己的卵鞘。幼虫只需要等待孵化,最终破壳而出。
德国蟑螂作为全球最难根治的害虫,如果没能完全踩死母蟑螂,即便脱离了母体,卵鞘同样会自己完成孵化。一方面在于,卵鞘内部的营养物质保证了若虫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蟑螂卵是由幼虫吞咽空气的综合压力孵化出来的。
只要湿度和空气足够,卵鞘很快便能完成发育。不同的蟑螂还有不同的产卵方式,例如美洲蟑螂便会四处产卵。除了繁殖能力强大,耐寒、耐热、耐饿、耐药、耐辐射等,这些能力蟑螂都具备,名副其实的“小强”。
从耐药性来讲,常见的拟除虫菊酯经常被作为杀虫剂使用。它会使昆虫体内钠离子通道保持打开,这会导致昆虫神经不停地发射信号,昆虫很快便会因此死去。
如果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蟑螂很可能会出现耐药性。对于有抗性的蟑螂来讲,基因变异会让拟除虫菊酯无法束缚钠离子通道,并且蟑螂还能产生更多的解*酶。
如此一来,杀虫剂中最有效的成分便会被当作废料排出体外。蟑螂之所以难以通过杀虫剂管治,很大原因就在于此。对于德国蟑螂来讲,它们可以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能进化出抵御杀虫剂的抗性。
对于蟑螂来讲,最有效的处理方式是使用粘性陷阱或者凝胶诱饵。如今面对蟑螂的泛滥,昆虫生长调节剂作为更为强大处理药剂,它会抑制蟑螂的成长,阻止蟑螂成熟发育。
蟑螂虽难以根治,但也不要使用踩死这样简单粗暴的方法。合理使用杀虫剂,并且随时处理掉屋内的垃圾,保持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很大程度上能够很好的避免蟑螂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