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亿多年前,蟑螂就已经横行于地球上,可谓是远古活化石,见证了几乎整个生物发展史。
万年前白垩纪晚期,即使是统治世界1.6亿多年的恐龙,面对陨石撞击,也无一幸免。而蟑螂却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存活至今。
毫不夸张的说,我们人类都可以尊称蟑螂为生物界的长辈。
蟑螂泛指属于蜚蠊目(Blattodea)的昆虫,目前已被发现大约有多种。
它,能屈能伸,即使是宽度只有身体高度四分之一的窄缝,也能迅速通过。
它,身法敏捷。作为陆地上跑的最快的昆虫,即使是小身躯,时速平均也能达到5.4公里,如果要换成人这样的比例,时速将达到20公里,分分钟比高铁还快。
而就算你的动作一样敏捷,可能还是不行,因为它能飞!!!
它,生存能力极强。在缺食物的情况下,能活个月;在缺水情况下,能活1个月。
即使是最极端的“脑袋搬家”,也能撑一个星期。
蟑螂交配一次,终身产卵携带致病菌高达50余种
蟑螂是世界上最古老、繁衍最成功的一个昆虫类群。
我国的蟑螂和地理位置一样,有南北之分。
南方多为美洲大蠊,个头比较大,不仅能钻地洞,还会轻功,无论住的有多高,或多低,只要被它看上,就会去“宠幸”你。
北方多为德国小蠊,个头比较小,能钻地洞,但不会飞。
在繁衍后代上,它们交配一次,可终生产卵,不过北方蟑螂产卵能力远不如南方蟑螂。
一只美洲大蠊一生可产卵10-90个,最多一次可生出只小蟑螂,而一只德国小蠊平均产卵个。
这也就是为啥南方蟑螂很出名的原因了,毕竟是量大体胖,从方方面碾压了北方德国小蠊。
像北方人见南方蟑螂前,个个威猛高大;见了南方蟑螂,怂得只会喊娘,这也是常有的事儿。
而南方蟑螂呢,是看着害怕,会钻耳朵,啃鼓膜,其他危害也很多。
其中,蠊缨滴虫主要寄生于蟑螂的消化道,当机体发育不成熟的孩子们不小心误食了(摸了)被蟑螂污染过的东西后,或者不小心被蟑螂咬了,很容易引发呼吸道及肺部感染。
蟑螂危害远比你想象中大
大部分人认为,蚊子叮咬会传播疾病,而蟑螂则安全很多…
而事实是,蟑螂在传播病原体方面并不亚于蚊子和苍蝇,
目前,蟑螂已被证明携带约40-50种对脊椎动物致病的细菌,
如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鼠疫杆菌等,
可引起食物中*,传播肝炎、脊髓灰质炎、肺炎、结核等致病细菌。
肝炎,危害极大的世界性传播疾病之一…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
肺炎以及肺结核,都是人类呼吸道的劲敌…
蟑螂是传染病菌和病*的携带者。
由于到处取食、爬行,侵害面广、食性杂,既可在垃圾、厕所、盥洗室活动、又在食物上取食,若食用了被蟑螂污染过食物就有可能传染疾病。
夏季湿热,蟑螂更加猖獗!
夏天是一年中蟑螂最活跃的季节,我们看到的蟑螂那么多,原因有两个:
第一、天气炎热,出来活动的蟑螂变多了
天气一热,蟑螂的活动更为频繁了,从蟑螂的习性来看,蟑螂喜暖畏寒。
蟑螂在气温7摄氏度时最活跃。气温在低于15℃时,绝大多数蟑螂不活跃或微动,在15-7℃时,随温度升高而活动增加,到7℃以上时,将呈现兴奋状态。
我们国家,夏天的气温比较高,即使晚上气温也不低,这种气温环境下,很适合蟑螂出来活动。
第二、蟑螂繁殖速度加快,蟑螂数量增加了。
地球上现存的蟑螂品种,繁殖速度都非常之高。而且还有一个规律:气温越高,蟑螂繁殖越快。
蟑螂的繁殖是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相结合。一只成熟的雌蟑螂每隔7—10天即可产出一只含有14—40粒卵的卵鞘,其卵鞘为胶质体,20℃-7℃之间孵化。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
相比冬天而言,夏天的气温,显然更适合蟑螂卵鞘的孵化,高温能加速蟑螂卵鞘孵化出蟑螂幼虫,这就导致夏天蟑螂数量快速增加。
陡峭的曲线提醒大家:五月以后,蟑螂将全面进入繁殖活跃期,应对蟑螂危害,刻不容缓。
家里这些地方都是蟑螂的窝点!想要消灭蟑螂,首先我们要找到蟑螂的窝!大家可以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