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她联手奥斯卡团队,拍出最强国产片
TUhjnbcbe - 2023/8/20 21:49:00
土方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nk/a_4475491.html
土方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nk/a_4475491.html

今年有一部被低估的国产片,

豆瓣8.7分,

由奥斯卡获奖团队GrainMedia参与制作,

主持人曾宝仪在日记中写道:

“这绝对是我做过最困难的工作,

也带来了最大成长。”

纪录片中探讨的话题十分有争议,

却也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性爱机器人、人体冷冻、安乐死……

年,摄制团队去到20多个国家,

以主持人曾宝仪为第一视角,

采访了近百位各领域的专家学者:

伴侣机器人的制造者、

世界顶尖的基因遗传学专家、

遗体冷冻中心的创始人、

世界第一位实施安乐死的医生......

一条采访了主持人、策划人之一的曾宝仪,

聊了聊这些极具争议话题背后的故事。

自述

曾宝仪编辑

张锐嘉

9月底,一条团队在台北见到了曾宝仪。一身利落黑色皮衣,曾宝仪一分不晚准时到了现场。

在之前的年,曾宝仪有一年时间几乎没接其他工作,作为主持人、策划人之一,全身心投入在纪录片《明天之前》的筹备和拍摄中。“我也知道赚钱很重要,但因为这份工作不管是心力还是体力上,都是非常大的投入,无法兼顾。”

《明天之前》部分片头

主持人、策划人曾宝仪

《明天之前》这部真人秀纪录片由腾讯新闻出品,共4集。纪录片最初叫做“ToughJobs”,即“世界上最困难的工作”。

在策划阶段,曾宝仪首选了“安乐死”的话题:安乐死是否应该被合法化?人类到底有没有结束自己生命的权利?“因为近几年家里有老人相继离开,我花了非常多时间去思考生死的问题。”

本来计划只做其中一集的主持人,结果年2月,离出发只剩两个月了,节目组问:“宝仪,你要不要把4集都做了?”

《明天之前》摄制团队

曾宝仪花了大半年时间,在四个议题中反复进出,大量浏览相关外文书籍、纪录片、报道。与团队来回地讨论,开会选题,“视频越洋电话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英国开一个窗台,台北开一个窗,北京开一个窗,四五个窗同时对话,常常是一开就好几个小时。”

同时,这份工作也迫使她重新去面对说英语的恐惧,从不懂讲到懂,从只能问问题到还能和人辩论。“完全不同的领域,全英文的访问,强迫我自己去思考,直面这个世界。这是我人生当中可能只有一次的机会了,基本上我去年就是绕了地球三圈。”

以下是曾宝仪的自述。

第一集:机器人伴侣

AI在未来会取代性与爱吗?

机器人伴侣,将来真的会存在于我们的生命里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好奇心,我们去到美国、泽西岛、英国、荷兰等地,采访娃娃工厂的制作者和使用者,也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为什么有人想跟非生命的物质产生身体和情感上的连结?

MattMcMullen(左二)

年6月,我去探访了正在努力建造人工智能机器人伴侣的团队——位于加州的AbyssCreations和它的创始人MattMcMullen。起初他们称要制造最棒的成人玩偶。我去参观时,真的下巴都快掉下来。

可能我看过很多脸,但我没见过那么多胸部、那么多私处,所以当这些器官一字排开的时候,我会觉得人类其实也是由零件拼凑在一起的集合体。

Matt的目标很明显并不只是做娃娃。

因为有了人工智能程序的嵌入,这些娃娃可以跟人类有很多互动,会聊天,还有记忆,可以记得你喜欢什么、昨天你们聊了什么……Matt的终极目标是把硅胶娃娃做成像真人一样下半身可以走动、拥有温度的个体,把陪伴变得更真实。

Harmony

Matt公司正在研发的第一款女性伴侣机器人叫Harmony,目前已经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神秘人士预订了,我去到这位不愿露正脸的嘉宾家参观,他家里已经有5个Matt工厂出品的真人娃娃,“她们都是美丽的艺术品,很结实耐用。”他甚至让我去尝试触摸、感受这些娃娃的质地。

他是娃娃的使用人群中的一类人:曾经拥有一段婚姻,但最终还是分崩离析,对于两性关系非常消沉,受够了寻寻觅觅、你来我往的捕猎过程,拥有这样的娃娃可以让他们省去很多心力。他也不会对娃娃有过多幻想,偶尔喝喝酒的时候就把娃娃放在房间的角落里,晚上睡觉就选一个娃娃把她扛进屋里。

我在不同国家探访了几位硅胶娃娃的使用者,每个人都是众生相。其中有受过伤的人,他们可能在真实的人际关系上受挫,对他们而言,娃娃和人类最大的不同就是清早起床不用担心旁边的那个“人”不见了,这给他们很大的安全感;还有人愿意把娃娃带进他们的真实生活,把她推进家附近的酒吧、介绍给朋友认识。

在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娃娃的时候,有些人过于专情于现在身边的硅胶娃娃,他们可能不会购买一个“Harmony”,而是只愿升级目前身边有的娃娃。

KathleenRichardson

另一面,KathleenRichardson,可能是全世界最大声疾呼反对机器人伴侣的人。她是剑桥大学人类学博士、欧洲机器人伦理协会的头儿。

几年前,Kathleen发起了“反机器人伴侣运动”,她说,“这些娃娃是为了商业目的被制造出来。人们一直说,和人建立感情是不必要的,如果这种观念成为一种常态,人类会陷入危机之中。”

Kathleen认为无论如何伴侣机器人都是一种色情产品,某种程度上还是有一种把人当作财产、物化女性的意味。

而从Matt的角度来讲,他认为自己设计了一种商品、一种服务,人们在其中得到了慰藉、成长、陪伴,是做了件很好的事情。

这部系列纪录片的拍摄全程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我采访A方的时候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但当我听A方的对立面侃侃而谈时,我又同意了眼前这个人的观点。后期剪辑看片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怎么能这么轻易就接受了他们两方的说法呢?我怎么都没想到要质疑他们?

可是我为什么要去质疑呢?这两种想法的碰撞才是最珍贵的。这个世界有70几亿人,如果70亿人都想同一件事,我们就合一了,很美,但这样也就缺少了多样性的美妙之处。

如果你现在问我想不想有一个这样的机器人伴侣?我的答案是不要。20年后回看我说的这段话,可能会觉得很可笑,人的未来有无限可能。

很多时候我觉得这一集伴侣机器人其实是在讨论人的寂寞。

片中提出疑问:未来机器人可能与人类生子?

什么时候人与人之间已经失去连结了?什么叫连结?什么是陪伴?什么是性?什么又是爱?你如何证明爱的存在?你怎么能够去说他对娃娃的爱不是真的爱呢?而爱的存在,在现在这个社会又代表着什么?这一切都好难想明白。

所以在我看来《明天之前》最可贵的,就是让这些议题和不同想法放在一起,让观众去真正地思考。

“长生不老大会”现场

第二集:人类应该追求永生吗?

探秘长生不老大会和人体冷冻中心

年9月,我去到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参加一个“长生不老大会”的活动,这里聚集着一群激进的生命延续主义者。

所谓激进,是因为他们想无限期延长生命,并不是五岁、十岁就满足了;他们是在冒险,因为一些方法不见得被现在的制度允许,比如美国的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标准和管控。

“长生不老大会”创始人詹姆斯和伯纳汀

大会上聚集的这些人,可能是科学家、理论家,或者类宗教学家,各种讲座、对谈;另一个分会场有很多不同的摊位、脑洞大开的发明,你可以去尝试高压氧舱,还有摊位告诉你吃什么可以回春,让你的细胞恢复年轻时的水准……

LizParrish

47岁的LizParrish,年秘密前往哥伦比亚,在一家私人诊所接受了两项基因治疗。一个是延长染色体末端随着年龄越变越短的端粒,让基因更稳定,可以预防癌症;第二项治疗注射了肌肉生长抑制素,增加身体中的肌肉量,维护线粒体功能。

我无法证明她是否真的做过这些治疗,以及这些治疗的疗效,但在我跟她的对谈中,她看起来确实比实际年龄更年轻。

对我来说这一集最珍贵的,是片尾我们去了亚利桑那州的人体冷冻中心ALCOR。

ALCOR中心有一大片照片墙,展示目前被冷冻的人的照片。(中国重庆女作家杜虹是首位在ALCOR被冷冻的中国人。根据ALCOR科学家的乐观估计,50年后的科学技术或许可以让杜虹解冻头部、再造身体。)

其实我最开始是不愿意去参观采访的,因为我觉得这一听就是骗人的。什么叫先帮你冷冻了,等到未来有科技了再把你带回来?什么叫冷冻你的脑还冷冻你的身体?怎么证明你会回来?这一切的一切对我来说都非常虚幻。

我去到冷冻中心后,看到的画面让我很震撼。我看到一桶一桶的液氮,想像里面有一个个脑或者躯体。其中一个液氮的冷藏筒里贴了一张华人小女孩的照片,她在2岁的时候被确诊为癌症去世了,她的父母把她冷冻在这里,偶尔还会来探望她,相信他们的女儿还在那里,希望未来真的有科技可以把她带回来。

人体冷冻过程演示模型

采访完我觉得不虚此行,因为我意识到一件事情,你可能没办法保证你心爱的人会回到这个世界,但这种方式给了你一个希望。有时候人类就是需要一点希望才能活下去,不管是你失去了挚爱的伴侣,还是年幼夭折的孩子,每个人都有一份念想,希望未来还会再见面。

这一集出乎我意料,点击率很高。

美墨边境的隔离墙

第三集:近邻?近敌?

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的普通人

我很冒险地提了一个议题,后来曾后悔不已,但最后又觉得很值得——我说我们应该去墨西哥。

在收集资料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双子城市叫Nogales——美国有一个叫地方Nogales,隔了一道墙,墨西哥也有一个Nogales,两边的人民命运截然不同,我很想去看一下。

一开始导演非常不赞成,因为太危险。我们去到墨西哥,也的确看到了*枭大本营,荷枪实弹的路人,铁道隔两边不同的黑道……

出发前我甚至在家里默默写好了遗书,我说请他们谅解,我必须要走这么一趟,因为如果不去,我这辈子可能都会很后悔。

当我真的在难民收容所跟这些难民交谈,我意识到难民与边境议题,并不是一张照片、一个标题可以代表的,背后是一个个再真实不过的人生堆砌而成。

TimFoley(右)

TimFoley是一位守护在美墨边境的民兵,他把这些非法移民称作”蟑螂”。你跟他说起难民、墨西哥高墙等议题,他义愤填膺;而其他时间,他就像一个国家公园的管理员,开着一台很破的吉普车,边开边跟我讲:这个是一种特殊的仙人掌,那边会有狐狸出没?他给我看他在边境墙上设的隐藏摄影机拍过多少人。

非法移民、*枭之外,你会看到他的电脑旁还有一个档案夹,里面全部都是夕阳。他说亚利桑那州有全世界最美的夕阳。

所以拍这一集的时候,我心里是百感交集的。在去之前,我对Tim有很多负面的想法,但事实上他也是人,别人的父亲、别人的丈夫,曾经是别人的孩子,因为生活,他走上了这条路。

但是不管是拿起枪的民兵,还是在沙漠里给难民送水的人道主义者,在某程度上是同一种人。他们都是保持着自己强烈的价值观与信念在行事的人,认为与他们价值观不符的人便是敌人。

第四集:告别的权利

安乐死,人有结束自己生命的权利吗?

年4月,我们因为《告别的权利》这一集去了伦敦、爱尔兰、荷兰,最后回到荷兰。经历一个月的拍摄,整个团队回到原本居住的地方,结果突然看到一个新闻:岁的澳洲生态学家DavidGoodall,宣布5月10号从澳大利亚到瑞士走他人生的最后一程,进行安乐死。

David是澳大利亚最年长的还在工作的科学家,没有绝症,子女成群,并不孤单,为什么选择走上这样一条路?全世界都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她联手奥斯卡团队,拍出最强国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