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昆虫懂数学昆虫耍阴招近百种颠覆想象的昆虫 [复制链接]

1#
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dfjc/

说起昆虫,我想起漫画家朱德庸一段演讲。很多人问其为何能创作出那么多通透又幽默的画作,他解释道这一切都和自己的童年的有关。

小时候的朱德庸是一个非常自卑且有学习障碍的小孩,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度过的,他慢慢对昆虫产生好奇心,甚至可以暑假两个月都不踏出庭院一部,专心致志的与虫子玩耍。

比如用糖水把不同种类的蚂蚁窝连成一条线,他发现两种不同种类的蚂蚁相遇之后,会相互触碰触角,然后往回跑,不一会兵蚁就出来了,然后他就在旁围观蚂蚁打架。

他还试过玩蜜蜂,想到用以前打火机里的液态瓦斯来喷它们,还试过玩蜘蛛,让它们打擂台。

朱德庸画作

每次在玩虫子的时候,他就会想象各种情况,这让他的童年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正是因为这段细致入微的观察虫子的经历,让其对人性的观察也颇有心得,所以能创作出很多犀利题材的画作。

炎炎夏日,小朋友们也和自己的小伙伴也在树下观察虫子,很多父母看到都嗤之以鼻,认为这一点好处都没有。可我深知孩子在观察虫子这一行为的背后反映的是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

朱德庸曾说:我们不要再用更多工具化的教育方式来教导下一代,我们要留给小孩能够去做梦的权利和环境。那些梦或许微不足道,却是足以支撑我们的一股很大的力量。

观察和了解虫子,也是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在探索世界。看似结构简单、处于食物链底端的小虫子,他们也都有非常复杂的生存奥秘,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也会被这些伟大的生命所触动。

不可思议的昆虫大书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76.7购买

当然由于很多昆虫的体型较小,我们没有办法细致入微地捕捉到它的活动瞬间,在由荷兰著名的生物工程师巴尔特·罗塞尔和荷兰“最美的书”绘者梅迪·奥伯恩多夫联合创作的《不可思议的昆虫大书》一书中,作者将日常常见的虫子等比例放大,不仅让孩子获得独特的视觉体验,也能让其真正走进昆虫的世界。这本书兼具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通过观察昆虫这一视角引导孩子用心观察世界万物,当孩子觉得世界丰富多彩,对生命充满热爱,就更乐于探索创新了。

1、实至名归,的确很大

翻阅这本书时,第一印象就是真的很大,每页大小都有A3纸这么大,怪不得书名叫做“昆虫大书”。

当然大也有好处的,书中的所有昆虫图都是采用超大等比例的手绘插图,如同放大镜一般可以让孩子近距离地观察这些微小的生物,甚至连昆虫身上的绒毛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比如上面这幅图,孩子完全可以清晰地看到蝉脱壳的精彩瞬间,这是平时都看不到的场景。通过放大这些细节,更能让孩子重新认识这些昆虫,原来即便微小的生灵,也有自己奇妙的生存方式。

另外,由于版面很大,所以在文字排版上面留白很多,往往一页就只放一张昆虫手绘图,也没有密密麻麻的文字,阅读的时候完全可以当做地板书摊开来看,对照着文字来观察昆虫的细节,让孩子获得愉快的阅读体验。

值得一说的是,对于每页的重点知识作者都用放大式的黑体字呈现,让读者对重点一览无余,这样即便没记住其他知识,也能很快的记住这些标注的知识点。

2、求精不求多,精必有趣

这世上的昆虫有多少呢?根据数据显示,人类已命名的昆虫已有万种了。这么多种昆虫,不可能一一讲述清楚,于是作者就选择了自己偏爱的种类来科普昆虫知识,它说到:这些小虫子激发出了最美好的故事,教会了我们看待自身的方式,也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美妙。

首先他科普了昆虫的基本知识,让读者对昆虫有个整体的认知,比如开篇画了一张昆虫纲大家族思维导图,然后给出了昆虫的形态特点——它们都是6只足,身体构造分为头部、胸部、腹部。根据换壳的状态分为“完全变态昆虫”和“不完全变态昆虫”。了解完这些,你就能知道其实蜘蛛并不是昆虫,而瓢虫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因为他的幼虫和自己长得完全不一样。

其次作者用七个专栏不同角度地介绍昆虫的大小、防御本领、捕食技巧、繁殖与栖息、昆虫之间的爱、不受待见的敌人等方面,可以说从目录上就能吸引人的注意力,足以让孩子阅读下去。

比如说到昆虫的大小,最小的昆虫是在一毫米范围内可以并排放下7只的夏威夷卵蜂。它们甚至可以停在蒲公英的绒毛上。那最大的昆虫呢,是翅展有70厘米的蜻蜓,你大可以展开你的双臂来比划下。

说到防御本领呢,它又提到两种典型的自卫方式,一种是想办法隐藏自己,低调再低调,比如有的昆虫会把自己伪装成鸟粪、树枝等等,还有一种方式是身披鲜亮的颜色,高调得不要不要的,根据毛虫用自己的生命做实验,发现身披耀眼的红色最能欺骗那些鸟儿,让其误以为有*。

说到繁殖和栖息,这最让我震撼,因为有些昆虫居然精通数学,能按照质数周期有规律的繁殖,它就是周期蝉,它们要在地底下蛰伏13年或17年才破土而出。不得不说做只虫子也不容易啊,为了不被吃掉,连孵化时间都有要求。

说到捕食技巧,你会发现为什么蚂蚁总是保护蚜虫,或者说有蚜虫的地方总有一堆蚂蚁,原来是蚂蚁贪图蚜虫分泌出来的甜汁液,甚至为了能得到更多甜汁,当蚜虫的生存空间不够时,还会将蚜虫的幼崽带回巢穴养育,不得不说这位盟友将“交易”的法则理解的很透彻。

说到昆虫之间的爱,书中提到夏日经常见到的萤火虫,原来雌萤火虫就是靠着尾巴上一闪一闪的灯来邀请雄性来交配,不愧是“夏日恋情”啊。当然还有一种“蛇蝎美人”的女巫萤,它也会发光,不过它是用光芒来吸引雄性萤火虫进而吃掉他们,所以说找伴侣要擦亮眼睛啊,不要被美色所迷惑。

除了伴侣中的爱,当然还有兄弟姐妹的爱,工蜂为什么总能勤劳地干活,几乎把采集到的食物全部奉献出去,是因为它们有高尚的品格吗,当然不是,原来从基因的角度,即便工蜂产下后代,它们后代的亲缘关系也比姐妹之间的关系浅,所以干嘛费事去生育后代,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和姐妹相亲相爱、互帮互助。

说到爱,当然少不了父母之爱,书中提到一种畸形的爱——爱你就让你吃掉我,这就是来自蠼螋妈妈的爱。为了防止幼虫自相残杀,她得每天带回来食物,当孩子长大离巢前,还要奉献出自己的身体。不得不说,这种爱真的太可怕了,怪不得说蠼螋是最温柔的妈妈了。

书中还提到一些爱耍心机的昆虫,比如披着草毛的草蛉,凭借着伪装躲过蚂蚁去吸取蚜虫的体液。还有布下致命陷阱的蚁狮,偷偷地挖一个漏斗的坑洞,等着蚂蚁路过一锅端了。

另外书中还提到昆虫找自己的理想居所,这让我对蜣螂有了重新认识。原来他一直都是大自然的清洁工,哪有粪便,他就去哪打扫,而且速度超快,即便是大象的粪便,也只需15分钟就完事。

看到这是不是觉得完全颠覆了你想象中的昆虫生活,是不是也觉得原来昆虫世界“爱恨情仇”一点也不比人类少,下次当你看到昆虫,大脑是不是会不自主的脑补出一场生死大战?对的,这就是作者想要达到的效果,成功勾起你的求知欲,让你带着好奇的眼光看待世界,重现发现自然之美、生命之伟大。

3、语言幽默,最不正经的科普书籍

说到科普书籍,往往给人的印象就是枯燥无味,知识成堆的罗列。虽然这样没有错,但很难激发人的阅读兴趣,只能说作为工具书来使用很适合。

而这本《不可思议的昆虫大书》一度让我觉得它不是一本科普书,因为太不正经了。作者每次都围绕一个主题来叙述时,语言风趣幽默,而且还会穿插一些传说故事,让你读得津津有味,读完后你才发现,原来是在科普这类昆虫的特征啊。

比如说到蝴蝶这一类昆虫时,作者并没有大段大段地讲述这类昆虫有什么特性,而是讲述了一个有关普赛克和厄洛斯的希腊爱情神话。说到甲虫,顺手提起多年前墨西哥的传说,让你知晓人们对昆虫的残忍行迹,也更加感叹昆虫顽强的生命力。

在讲述跳蚤时,它假设一种生活场景——家人外出度假回家接猫咪,这个时候跳蚤会自言自语说到“啪,快跳上去”,最后作者恶作剧的告诉你躲开跳蚤的方法“永远不要先进房间,把这个机会让给你的兄弟姐妹吧”。

还有说到绿长背泥将蟑螂变成僵尸,他说要是拍一部记录片,一定要标注“少儿不宜”,因为过于凶残。

所有这些奇奇怪怪的知识点都被作者用幽默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孩子在哈哈大笑的同时,也引导其用幽默的方式来看待世界的种种。俄国文学家契科夫曾说“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这本书或许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其逐渐成为拥有有趣灵*的人。

或许这本书在很多人眼中并不像其他科普书籍一样全面,但是它在深度上却能让很多人都叹为观止,它并不局限于科普,而是如同一个长者,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挑些有趣的慢慢诉说给你听,没有任何框架子。这种叙述方式无形中拉近了作者与阅读者的距离,也让阅读者时刻保持好奇心,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作者接下来会讲什么。

很多父母在挑选书籍的时候总是力求全面,可是却忽略了孩子的兴趣点。只有孩子感兴趣,阅读才有动力,试想字典全面吧,但有多少人会整天抱着字典看得津津有味呢。孩子比我们更靠近地面,地面才是最吸引它们的,不妨让其看看这本获得过荷兰旗与穗优秀儿童读物奖的《不可思议的昆虫大书》,让孩子重新认识昆虫的世界,感知生命的伟大及不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