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恐怖的巨虫时代两米四的蜈蚣,蜻蜓 [复制链接]

1#

你有想象过乘坐巨型蜻蜓飞行吗?你敢骑在两米四的蜈蚣身上让它带你飞奔吗?

这些疯狂的行为,在地球的曾经的巨虫时期会上演,假如人类可以穿越的话。

你知道曾经地球曾经历过一个巨虫时期,是哪一个时期吗?答案是石炭纪时期。

距今3.59亿年到2.99亿年前的石炭纪

在石炭纪时期,巨虫穿梭自如,它和另一类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时代。

这个巨虫时代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是石炭纪?巨虫时代如何走向覆灭?巨虫时代的邻居是谁?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巨虫王国一探究竟。

这是一个会让人类吓到腿软的世界,这是恐怖的“巨虫时代”,两米四的蜈蚣,让人犯巨物恐惧症,蜻蜓也夸张极了,壮成了老鹰。

节肢类家族轮番上演

在距今4.5亿年的奥陶纪晚期,由于上一次生物大灭绝,生活在原始星球的海洋生物,无奈从海洋迁向陆地。

奥陶纪时期其间约有85%的物种灭绝

俗话说适者生存,有一些不能适应的生物,就只有被酸化到发热的海水,腐蚀殆尽了。

在迁移的大军中,有一支队伍喊的口号尤为响亮,它就是节肢动物。

节肢结构就是适者进化的表现,从柔软的水中跑到坚硬的陆地上来,没有坚硬的外壳和四肢,试问如何生存?

它们坚硬的外壳开可以疏离降落到身上的雨水和污浊物,更好地保持体温。

它们的肢节有倒刺,抓握力很强,可以帮助它们攀爬、捕捉、越障避障。

各种节肢动物

节肢类是个大家族,可以分为四个纲,老大昆虫纲,我们最为熟悉,老二老三老四:蛛形纲、多足纲和甲壳纲,老大老二老三都完成了登录行动,老四差了点。

一说到多足纲,大家会想到蜈蚣和马陆,一想到它们密密麻麻的脚,会感到不寒而栗。

多足纲节肢动物,它们真的太容易满足生活了,有多容易满足?——一条缝就够了。

多足的生理特征反应它需要的行动空间很小,但它波浪般的脚脚又是灵活的。

《葫芦娃》里的蜈蚣精

多足纲在志留纪和石炭纪非常活跃,在地球的足迹遍布今天的北美大陆、欧洲和澳洲。

蜈蚣和马陆我们都见过,马陆比蜈蚣大一号,但它们都不能称得上是庞然大物。

事实上,能长到2米4的巨型蜈蚣属于多足纲目的亚种——节胸属。

节胸属的成员是今天蜈蚣、马陆的太太太爷爷,节胸蜈蚣不知道要吓坏多少人,它的名字虽然有蜈蚣两个字,但和马陆的亲缘关系更接近一些。

比人高出一长截的节胸蜈蚣

曾经生活在石炭纪晚期的节胸蜈蚣,是最大的无脊椎动物。

想象一下,比姚明还高的蜈蚣虫像电线杆似的立在你面前,有谁打得过?

估计这种可怕的巨物很难有天敌,如果有,应该是比它更高更大的生物吧。

节胸蜈蚣是一节一节的,一般有30个体节,体节跟腿是不一样的,它是一种暂时性结构,会发育成不同的形态,如骨形态、皮形态、肌形态。

人们正在参观节胸蜈蚣模型

有意思的是,节胸蜈蚣足对数和体节的比例一般是8:6,这个比例和今天的马陆是一样。

曾经在新墨西哥州发现的巨型节胸蜈蚣的化石,它看起来就像被展开的轮胎,宽度有半米,长2.4米,它的发现致使以后再也没有任何一种存在或曾经存在的节肢动物超过它的长度。

尽管它已经化成一具化石,但你看它的触须,背上齿轮一般的背脊,背脊上清晰可见的花纹,以及背脊下覆盖的有着绒毛和锯齿的须足,只能说让人头皮发麻!

节胸蜈蚣的化石

能长成这样,它到底是吃什么长大的?回顾一下长得高大的动物,比如大象、犀牛,它们都是吃素的。

节胸蜈蚣其实也是吃素的,口说无凭,科学家在节胸蜈蚣化石的肠胃和肛门中发现了一些松树碎屑和蕨类的种子,这便是认为其为节胸蜈蚣的有力证据。

节胸蜈蚣虽然体型很大,但它没有仗势欺负别的生物,它并不是可怕的捕食者。

但有一种会飞的动物不一样了,它仗着会飞的本领,会捕食其他的小型动物。它是什么呢?它就是巨脉蜻蜓。

巨型蜻蜓化石

昆虫纲的动物登录陆地可以追溯到4亿年的泥盆纪早期。

它们的祖先其实是鱼类,由于“求生欲”让自己原本弱小的鱼鳍变成了可以让它们飞起来的两翼,石炭纪出现的有翼昆虫有蜻蜓、蟑螂、蜉蝣这几个种类的生物。

远古时代的生物总是被人想象得很大,是如今正常生物体积的好几倍。

今天我们看到的蜻蜓,小小一只,可以随手拈起来。

蜻蜓是“飞行王者”

可殊不知曾经的蜻蜓多么巨大,其中一种叫做巨脉蜻蜓的蜻蜓,展开它的双翼,可以达到74厘米,当它扑棱翅膀在天空中觅食,简直犹如如今的老鹰雄踞长空。

说了昆虫纲、多足纲,继续说蛛形纲。蛛形纲主要就是蜘蛛和蝎子,刚刚说了2米4的蜈蚣,翼展74厘米的蜻蜓,再来说说一种巨大的蝎子——肺蝎,它可以长到70厘米。

肺蝎虽然是一种远古生物,但科学家发现它已经发育出侧眼,意味着视野更宽阔,它缺乏听觉毛细胞,意味着更依赖视觉。

肺蝎爬到了石炭纪陆地食物链的高层

所以推断肺蝎拥有更好的视力,拥有更好的视力意味着可以在更加恶劣的条件活动,它可以昼夜活动。

这些技能让肺蝎比如今的蝎子更具威胁性。

肺蝎是生活在陆地上的,还有一种生活在海底,被称为“海蝎”的莱茵耶克尔鲎。

这种海里的节肢动物比肺蝎还可怕,可以长到2.5米。

是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板足鲎

虽然它的名字是“海蝎”,但是科学家认为它更可能生活在江河湖泊而并非海洋。

但是如此大的体型,小小的湖泊溪流,有它的容身之处吗?

那些小鱼小虾、螃蟹之类的生物,它们都将成为海蝎的盘中餐,海蝎应该很难碰到与之抗衡的天敌,但是它居然灭绝了。

这也说明一个道理,强大的生物并不意味着生存能力强,也许海蝎只是一种和恐龙一样,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再强大也敌不过自然的选择

神奇石炭纪

为什么石炭纪出现这么多巨型昆虫呢?或者应该问,为什么石炭纪让生物长得这么大?

生物的进化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因素,肯定是有什么因素导致了大型昆虫的出现。

说法一,体型变得越来越大是进化的需要,体型更大才能抵抗捕食者的攻击,繁衍种族。

为了把基因更好地传给下一代,这些原本小型的食草节肢动物慢慢进化,产生变异,曾经的它们是那么弱小,只能以植物碎屑和动物腐败的尸体为食。

石炭纪是昆虫的天下

简直是陆地上的清道夫,而那些:“嚣张”的捕食者,对它们来说是极大的威胁。

说法二,大体环境改变,主要是大体氧含量的增加。

氧气的增加使植物疯长,简直像雨后春笋,像韭菜越割越长。

昆虫的呼吸方式也在适应这种变化,之前也说过,它们本来是海洋中的动物,以前是用腮呼吸,登陆之后腮退化了,吸收氧气的方式更加直接,可以让身体组织更好地吸收氧气。

近十亿年来地球大气含氧量

这意味着这些昆虫可以吃得更多,身体素质也更好了,所以也可以长得越来越大。

巨虫时代覆灭

然而巨虫们最快乐的时代因为地球气候的变化戛然而止。

石炭纪末期,地球开始变成一颗寒冷的星球,随之而来的是海平面下降,冰川覆盖整个大陆,海洋从汹涌湍急的海水变为静止的冰架。

冰河时代之后,地球气候回暖、冰川溶解、幸存的生物又开始活动起来。

这之后地球进入二叠纪时期,当地球的造山运动导致一些内地地区越来越干旱,森林的退化,水土流失,出现了大片的荒漠化现象。

二叠纪生物面貌想象图

石炭纪那些巨虫们生活的雨林开始土崩瓦解,大气含量量急剧下降,氧气就是生存,没了氧气,节胸蜈蚣、巨脉蜻蜓只有饮恨西北。

巨虫的邻居

石炭纪不只有巨大的昆虫,也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最原始的爬行动物是两栖动物,经常在陆地和近陆水域之间往来。

因为曾经的泥盆纪生物灭绝之后,很多植物被卷进水里,导致水体的藻类疯狂繁殖,水体的营养有些过剩了,所以一部分进化出上岸生活的能力,它们成为最早的两栖动物,两栖动物仍然会回到水里产卵。

林蜥是最早的爬行动物之一,它们体型较小,以昆虫为食。

林蜥复原图和化石

像林蜥这样的小型哺乳动物,在恐龙灭绝之后,开始迅速发展,在始新生代达到全面繁盛。

不只是陆地,海洋和天空也是不如动物发展的领域,只不过它们的体型还是不如曾经横行地球的恐龙。

恐龙时代距今已经过去了六千五百多万年

神奇的地球

谁能想到小小的昆虫曾经那样的巨大,把地球的山林河湖,作为自己繁衍生息的场所。

如今的它们,却又显得那样默默无闻,生活在微观世界。

地球真的很神奇,经历过几次生物灭绝,总会创造出新的物种,越来越完善的物种,比如说人类自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